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024篇
  免费   690篇
  国内免费   324篇
财政金融   30646篇
工业经济   6293篇
计划管理   32988篇
经济学   22532篇
综合类   8882篇
运输经济   1451篇
旅游经济   181篇
贸易经济   30868篇
农业经济   6794篇
经济概况   23493篇
信息产业经济   296篇
邮电经济   614篇
  2024年   522篇
  2023年   2003篇
  2022年   1730篇
  2021年   2396篇
  2020年   2450篇
  2019年   2937篇
  2018年   1188篇
  2017年   2725篇
  2016年   3335篇
  2015年   5238篇
  2014年   11232篇
  2013年   9962篇
  2012年   11637篇
  2011年   12780篇
  2010年   11076篇
  2009年   11375篇
  2008年   11971篇
  2007年   9567篇
  2006年   8407篇
  2005年   9200篇
  2004年   7489篇
  2003年   8400篇
  2002年   5448篇
  2001年   4382篇
  2000年   3248篇
  1999年   1114篇
  1998年   805篇
  1997年   541篇
  1996年   373篇
  1995年   287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242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0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面对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规模扩大等需要,企业集团资金需求逐步增加。企业集团的规模优势使其在债务融资市场拥有更多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财务风险也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企业集团债务融资面临的诸多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2.
83.
本文基于环境规制的视角,采用中国2004-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门槛回归技术考察了OFDI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结果表明:OFDI显著提升了国内创新效率,但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三重门槛效应;较低的环境规制强度对OFDI逆向创新溢出的积极影响相对有限,只有当环境规制强度超越一定门槛水平时,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OFDI逆向创新溢出效应,但这并不意味着环境规制强度越高越好,过于严厉的环境规制反而会弱化OFDI的逆向创新溢出;当前的环境规制强度虽未能最有力地驱动OFDI的逆向创新溢出,但这距离跨入环境规制的最优区间并不遥远,短期内通过环境规制手段进一步释放OFDI的逆向创新溢出是切实可行的,但长期内也不能忽视环境规制"度"的限制;在环境规制约束下,OFDI的逆向创新溢出效应表现出了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在东、中、西部地区分别表现为正向的倒"U"型、"U"型和倒"U"型非线性规律,在"一带一路"地区和非"一带一路"地区分别具有正向的倒"U"型和"U"型非线性特征,这些发现为在不同空间实施差异化和动态化的环境规制政策,进而更有效地促进OFDI逆向创新溢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4.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创新研发,市场经济的发展上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应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不得不对经济的体制进行不断地革新和完善,对于企业来讲在资产重组上便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主要对企业资产重组的融资风险及防范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5.
86.
87.
新媒介快速发展影响改造着人们的阅读行为,新媒介环境下阅读行为出现新的特征,表现为阅读载体多元化、阅读的娱乐性增强及阅读强调个性化和互动性。为适应新媒介环境的发展,民间阅读组织不断开拓全媒体阅读推广途径、导入多元化阅读资源、打造社群化阅读推广。文章指出未来民间阅读组织需要将关注点放在推进阅读推广形式创新、注重阅读推广的均等性、注重青少年数字阅读的发展3方面上。  相似文献   
88.
89.
对于新常态下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平衡性及前瞻性似乎还需要更为合理的深入、递进、沿革,特别是在以互联网热情助力下的金融生态园还处于探索和适应阶段,因而理性分析与矫正二者要素配置的渐趋合理化、效益化实则并非易事。正确对待传统金融监管的经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开拓以适应新常态下的金融创新,寻求合理的生存发展结构模式。适度调整新常态下的金融创新与监管的融合力度,加快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完成二者齐头并进的理性规划和高效调配。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