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8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3篇
财政金融   304篇
工业经济   28篇
计划管理   410篇
经济学   140篇
综合类   219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11篇
贸易经济   118篇
农业经济   24篇
经济概况   8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11.
白羽 《财贸研究》2007,(1):127-133
本文从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前后审计费用变化的角度,间接考察了审计委员会在改善内部控制、保证财务报告质量、减少违规与舞弊等方面的治理效率。回归结果表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低于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当年少于前一年支付的审计费用。本文的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部审计的控制风险,对审计委员会的信任也减少了一定的审计程序,降低了审计成本,这将促使外部审计师降低审计收费。  相似文献   
112.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对绩效评价内容的一般性概括,它制约着绩效审计资料的收集方法,影响着绩效审计技术的运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存在着评价指标过于简单、体系缺乏应变性、考核关系不合理、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应遵循客观性、可比性、完整性、动态性等原则,借鉴现有相关理论结构,充分考虑定性指标、定量指标以及评价标准的选择等多方面因素,构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以推动我国公共管理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3.
论内审价值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的内向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点,建立新型审计管理体制,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法治水平及更新内部审计思维观念,处理好内审与外审的关系,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实现内审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4.
基于深圳环境形势和应急处置服务的特殊性,总结了环境应急处置服务费用的影响因素及其构成要素,初步研究符合深圳实际的环境应急处置服务费用定价方法。深圳市环境应急处置服务费用包含了4大类、9小类的构成要素及数十项具体收费项目,基本涵盖当前环境应急处置服务的主要内容。列明了大部分项目的计价公式和计价单位,对无法详细列明或难以给出具体收费数额的项目,依据共性原则列出了公式和关键参数,确保有效指导费用的计算。  相似文献   
115.
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受托投资运营广东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示范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养老基金实行多元化的投资运营乃属大势所趋。既要拓宽养老基金的投资渠道,又要强化包括政府审计在内的监督形式以控制投资尤其是证券投资的风险,是当前中国地方养老基金运营管理的现实选择。通过对各地养老基金的审计监督,明确只有经省级政府动议、本级人大和国务院批准,委托给国家专门成立或其他具有优秀业绩的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多元化投资运营,并在委托合同中规定进入投资市场的比例、规模、进度、期限、对象与保底收益等事项,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促进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控制制度的健全,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16.
与以往研究不同,文章借鉴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机制之间的共生互动理论,考察在我国转轨经济的特定制度背景下,市场化进程与内部控制对独立审计治理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差的上市公司,越可能选择"非十大"所进行审计,审计费用越高,越可能获得"标准"审计意见;而且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更高的审计费用和"标准"审计意见的获得,基本上都是本地小所的执业结果。研究表明,审计治理效应的充分显现,不仅需要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完善的市场化水平,而且更需要两者的互动与协同。  相似文献   
117.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auditor economic independence affects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going concern audit reports in the European setting. We conduct an experiment where 80 experienced Spanish loan officers from the second largest European commercial bank review a loan request under two lending scenarios: (1) a potential borrower receiving an unqualified but modified going concern opinion, and (2) a potential borrower receiving a qualified going concern opinion. Auditor economic independence, measured by the provision of non-audit services (NAS), is manipulated (absence vs. presence of significant NAS). We find that a qualified going concern audit report is interpreted as a primary warning signal (death penalty). However, the provision of NAS acts as a second order mechanism that only activates loan officers’ professional skepticism in the case of an unqualified but modified going concern report scenario. Therefore, we find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the potential negative impact of a perceived lack of auditor independence depends on the nature of the audit report. Our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European regulator, which is currently considering establishing an auditor independence regulation framework similar to that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相似文献   
118.
作为新兴一线监管方式,交易所问询函能否发挥证券交易所“风险预警”的职能要求?以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审计风险视角出发,探究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收到年报问询函的公司有更高的审计收费。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和高媒体关注度削弱了问询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表明“风险揭示效应”的存在;同时,收到年报问询函的公司有更大的概率进行财务重述、卷入诉讼案件和受到行政处罚,进而提高了审计收费,表明“风险传导效应”的存在。结论从审计视角肯定了交易所年报问询函的风险预警作用,对于推动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9.
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的重要方式,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考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利用文本挖掘和人工阅读相结合的方法,从二维角度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以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采用多时点DID模型,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来提高审计质量;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企业数字化技术应用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而商业模式创新作用并不明显;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质量的提高主要出现在盈利、机构持股较高及非国有企业里,并且在2015年国家实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产业政策方案后,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审计质量的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结果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审计后果,为注册会计师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错报风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0.
We examine the relation between low‐quality internal controls and audit fee premiums. Using a novel data set of audit hours and audit fees we find, consistent with the audit risk model, that auditors increase their effort (hours) owing to low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We find that auditors also charge a significant fee premium to clients with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This premium is observed for severe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companies with low‐quality altern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s. The results are robust to multiple methods to address endogeneity, including company fixed effects,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esign, and a propensity score‐matched sample. Taken as a whole, low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leads to fee premiums, which are a deadweight loss to client compan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