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7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215篇
财政金融   927篇
工业经济   260篇
计划管理   915篇
经济学   2438篇
综合类   1677篇
运输经济   33篇
旅游经济   95篇
贸易经济   963篇
农业经济   533篇
经济概况   149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514篇
  2013年   678篇
  2012年   711篇
  2011年   793篇
  2010年   626篇
  2009年   586篇
  2008年   744篇
  2007年   629篇
  2006年   557篇
  2005年   415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91.
李刚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10):246-248,255
过剩劳动力沉积于农业和农村是造成我国农村长期贫困的根源。宁夏南部山区的西海固由于历史和环境的原因,当地的贫困问题更为突出,发展非农产业来转移农村过剩的劳动力是解决这类地区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通过对宁夏南部西吉县酸刺村的调查分析来论述宁夏南部山区的非农产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92.
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军 《经济经纬》2006,(6):18-21
和谐社会即际关系的和谐,亦即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彼此结成的劳动关系的和谐。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是谋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条件下的和谐社会,这包括:(1)构建市场就业体制及其劳动关系和谐基础上的和谐社会;(2)构建劳动力所有权、劳动者利益主体地位明晰及其劳动关系和谐基础上的和谐社会;(3)构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劳动关系和谐基础上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3.
国际上通常使用基尼系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标志。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不仅高于国际通行标准,也高于发达国家。收入差距扩大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规模扩大、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认为,经济发展会进一步扩大收入差距。治理并缩小收入差距应标本兼治:短期内可以依靠收入转移、完善社会保障系统等手段;从长期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才是缩小乃至逐步消除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4.
ARIMA计量技术下河南省农民增收的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茂 《经济经纬》2007,(4):110-112
笔者根据河南省1978年~2005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平稳化、零均值化处理,并利用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偏自相关函数的性质,确认数据所适合的模型.通过对样本数据所做的回归拟合模型定量分析,从而为河南省"十一·五"规划提供量化指标依据.  相似文献   
195.
智力劳动的分配决定效应及模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知识的积累与科技的进步 ,智力密集型劳动已经替代体力密集型劳动成为价值的最主要源泉。智力劳动的特征使得凝结在产品中的劳动含量与智力投资呈正相关 ,进而与其所形成的智力劳动力价值呈正向相关。因此 ,提高智力劳动力价值在分配决定机制中的权重 ,相对于现行以工龄为主体的工资决定体制而言 ,更能体现按“能”付酬原则 ,更能体现生产力的进步对分配的决定作用。以简单劳动力价值确定最低工资水平 ,然后依据每一阶次的智力劳动力价值差别确定工资水平差别 ,更能推动智力投资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智力劳动力价值为基础的工资分配制度 ,可界定为一个基于贴现理论的微观静态分配模型。  相似文献   
196.
陶敏阳 《技术经济》2019,38(11):100-108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及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从CES生产函数出发,构建理论模型,试图从人口结构、技术进步偏向角度探索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机制。并通过我国1990-2017年省级层面数据的研究,表明我国要素间是互补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抚养比上升及少儿抚养比下降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同时,我国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特征,降低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分区域及剔除异常值进行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197.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琪 《经济经纬》2007,(2):24-26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产生和扩大,是旧的制度体系局部沉淀及新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善的制度变迁的一个结果.对过大差距的调节,包括对不合理差距的治理,应从制度创新与完善、发挥市场、政府及第三种力量的调节作用等方面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198.
对收入差距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尚在可控制范围之内,我们应根据收入差距的不同成因采取不同措施对其进行合理调节,但这种调节并不必然会带来收入差距缩小的结果,税收在当前也不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手段。  相似文献   
199.
北京市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宏观缺乏指导,就业渠道不畅和劳动力素质偏低。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原则是: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再就业置于同等地位,既要统筹兼顾北京市农村和城镇劳动力,又要统筹兼顾北京市和外省市劳动力,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公平竞争的、高效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主要对策有:出台统一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政策,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流动劳动力的监控力度,完善资金支持体系,扶持骨干乡镇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0.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别测度指标评析及修正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前,国内学者采用了多种指标测度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状况,但是由于这些指标都存在一些缺陷,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文章介绍和评析了这些测度指标,并提出了调整的城乡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比指标,用以修正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的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