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7篇
工业经济   48篇
计划管理   101篇
经济学   65篇
综合类   101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18篇
贸易经济   98篇
农业经济   43篇
经济概况   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01.
用博弈论方法研究逻辑是从一种动态的角度来研究逻辑的方法。目前将逻辑与博弈相结合进行研究所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广。本文考虑的是逻辑博弈中的方法之一——语义博弈,我们研究了命题逻辑、谓词逻辑、模态命题逻辑中的语义博弈,并且给出了语义博弈中参与者的必胜策略与真值表语义和Kripke语义下公式真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02.
目的 对长江禁捕退捕政策的演进逻辑和实践路径进行研究,可为政策优化提供决策参考,对“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聚焦长江禁捕退捕政策演进,文章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对2017—2021年中央出台的93份长江禁捕退捕政策文本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长江禁捕退捕政策经历了政策发端期(2017—2018年)、政策爆发期(2019—2020年)与政策转型期(2021年)3个阶段。(2)政策颁布主体和政策文种构成随着政策演进发生变化,政策强度和效力呈现“弱—强—弱”的变动趋势。(3)需求面政策工具较为缺乏,不同阶段的政策实践路径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提出政策优化方向,首先,从整体性治理视角完善长江禁捕退捕管理长效机制;其次,充分发挥部门机构和政策文种的功能作用;最后,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增加部分稀缺政策工具的使用。  相似文献   
503.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抑制宏观背景下的创新演绎,有着内在的形成机理和经济逻辑。互联网金融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门槛,拓展了金融交易可能性边界,从而增加了普惠金融供给。但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隐含着潜在风险,如缺乏法律依据、技术存在缺陷、期限结构错配、干扰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等等,需要做出理性而适度的演进安排。  相似文献   
504.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exert significant effects 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tructure, strategy, governance, and process.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managers are striving for legitimacy while maintaining efficiency. In line with this thinking, we propose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institution-driven and legitimacy-embedded efficiency, and emphasize the confluence of legitimacy and efficiency in the context of business marketing. We then highlight several promising direc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usiness marketing. Finally, we present a brief summary of each paper in this special issue.  相似文献   
505.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logic of innovation in construction by addressing four questions: What is actually being renewed in construction? How is it being done? Who is involved? and Why do or do not the companies innovate? The paper draws on a combination of an industrial network perspective and the exploration–exploitation dichotomy to analyze data from a study of innovation in the Norwegian and Swedish construction industrie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construction companies are increasingly working more systematically to turn project-level ideas into company-wide knowledge. This indicates an innovation logic that is oriented towards exploitation of new combinations through the internal network. The companies are also increasingly concerned with establishing closer connections to customers and users, which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weak. This has led to an orientation towards exploitation through the external network, at least on the customer side. In turn, this may lead to more innovative behavior and renewal in the industry as a whole. However, it requires that not only the customer relationships, but also the relationships on the supply side must change. Companie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should be conscious about their innovation logic, in terms of whether they base their innovation behavior on a biased orientation towards exploitation or exploration or towards the internal or external network. A balance is needed.  相似文献   
506.
通过对23种会计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列示及举例,说明会计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507.
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逻辑路径与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在对中国现行空间性规划法律法规体系总结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新法制定的逻辑思考路径以及涉及的基本问题。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按照"立法前需理清的相关理论问题——涉及新法自身的基本功能定位——需整合后纳入新法的现有规定"这一逻辑思考路径,可以发现新法制定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进而得出新法的初步框架。研究结论:(1)从节约立法成本和提高立法效率角度,新法的制定可以借鉴现行多数规划立法采用的以规划编制和实施程序为主线的立法框架;(2)立法质量的提高依赖于相关实体性规定的完善,包括规划权的性质界定、相关私主体空间权益的确认与保护、规划权力的合理分配等;(3)新法的制定和实施不但能为统一的空间规划提供法律依据,也会对其他相关规划立法的废、改、释提出要求,但新法的具体实现形式还有待学界继续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508.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确权内涵体系的逻辑结构,并将该逻辑结构含有的三个逻辑层次转换为三个研究维度,展开延伸并检视。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法、结构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农地确权内涵体系的逻辑结构至少有三个逻辑层次,即产权性质确认、产权框架或三权分置式确认、产权核心或农户承包权确认。农地确权清晰化的进路,本质上是农地确权理念的共识达成和农地确权关系的均衡达成。研究结论:农地确权应做到"三协同、一转化",即协同推进农地产权功能治理市场化,协同推进农地"三权分置"可操作化,协同推进农地确权的技术标准、测量规范和数据管理科学化,以及促进承包地的实物调整向权益调整转化。  相似文献   
509.
研究目的:系统剖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逻辑,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演绎、系统推论。研究结果:现行的宅基地制度已难以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起点,构建有效的“三权分置”制度体系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目标,而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顺应人们对乡村高品质居住生活空间的需求、统筹好宅基地保障功能与资产功能的关系是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主要逻辑主线。研究结论:宅基地制度改革必须兼顾宅基地制度自身的特殊性及其改革的敏感性,改革路径主要包括:一是聚焦于制度建设,并确保制度能得以落实;二是以系统思维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并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三是立足于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破解宅基地利用与管理中的难题;四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提升其行使所有权人的能力,并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其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10.
研究目的:以生态产品的排他性为线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理论逻辑,从中构建分析框架以辨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主要模式。研究方法:文献分析和理论演绎。研究结果:(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要针对的是严格生态保护前提下具有稀缺性的那些生态产品;(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逻辑是“是否具有或能否建立排他性—消费主体是否明确—制度供给主体—市场或非市场支付机制”,排他性的建立意味着支付机制与制度供给主体分离;(3)从理论逻辑演绎出支付机制、制度供给主体两个维度,将实现机制的模式分为5个类型,并据此辨析了8种具体模式,最后对每种模式的交易标的、支付额度基础与普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论:(1)生态产品是否具有或能否建立消费中的排他性,是其能否采用市场支付机制的前提;(2)从理论逻辑演绎出的支付机制和制度供给主体两个维度,为辨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的性质提供了统一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