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1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68篇
财政金融   317篇
工业经济   176篇
计划管理   916篇
经济学   512篇
综合类   619篇
运输经济   67篇
旅游经济   165篇
贸易经济   670篇
农业经济   152篇
经济概况   34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434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Abstract

Through an in-depth, multilevel case study of a professional services firm, this paper illuminates what stakeholders mean when they use the term ‘talent’. The paper underlines how various contextual factors including, workforce composition, ownership structures and individual perceptions influence talent meanings within an organisation. Our analysis of talent phenomena at a multiplicity of levels illustrates that it is not only about the words, phrases, and terms employed when talking about talent that requires examination. There is a need to deliberate on the meanings that underpin the talk because while stakeholders may talk the same way they may mean different things. The paper makes a key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through specific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oughtful reflection of how stakeholders discursively construct meanings because ‘talent’ is a concept, which requires translation via talk to become meaningful within the material world and these meanings are influenced by context. Thus, we cannot infer, that talent meanings radiate within organisations, nor across organisational boundaries, industries or countries because discourses arise and materialise within specific contexts and we must acknowledge that talent discourses can not be removed from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y operate.  相似文献   
62.
土地政策改革时期的城市空间发展:北京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文探讨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特征、并探究空间发展的特征与正在发展壮大的土地市场和土地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利用1993年到2000年上半年北京城市建设区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实证分析显示土地价格及土地开发密度都随着距城市中心区的距离增加呈下降趋势.实证分析还表明地租的曲线的空间变化与土地使用类型相关.这些实证证据支持如下结论:正在形成的土地市场确实影响城市土地开发和空间形态.实证分析还显示地租曲线的斜率和土地-资本替代弹性系数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正如城市经济理论所预测,地租曲线斜率的下降是由于北京大量的交通投资降低了交通成本,从而又反过来使城市土地地租空间变化曲线发生旋转.土地-资本替代弹性指数的增加意味着价格影响土地开发密度.这两者的变化都反映出北京的土地市场正走向成熟.应该指出,在土地市场之外(在行政划拨的土地上)进行的大量开发对北京正在形成和发育的土地市场会产生扭曲.  相似文献   
63.
国外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全球经历了5次企业并购浪潮,并购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快速扩张和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并购的之后的效果如何,如何来评价并购的绩效,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数十年的研究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本文总结了30多年以来国外学者有关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的重要文献,在此基础上将国外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分为财务评价、股票评价和其他评价三类,并指出了并购绩效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4.
文章以2004-2005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析了我国财务分析师在预测上市公司未来盈余时影响其预测精确度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预测机构数量的增加、盈余可预测性以及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将伴随着高的盈余预测精确度,而盈余波动程度越大、公司规模越大,预测的精确度则越低。同时,可预测性、盈余管理、盈余波动以及公司扩张速度对分析师的悲观预测有显著的影响,而可预测性、盈余管理以及公司规模则显著影响分析师对盈余的乐观估计。  相似文献   
65.
亏损对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处于亏损边缘或可能微亏的上市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操纵盈利,以避免成为被关注对象或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本文以我国连亏两年、连亏三年又扭亏的10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总结出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结论并提出建议,以期为证券监管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6.
港澳珠大桥的方案选择与财务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大英 《经济地理》2004,24(5):633-637
首先介绍了港澳珠大桥的主要方案及分歧所在,然后从区域经济角度进行客货量预测,根据客货量预测和区域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划,探讨大桥的功能定位并选择最佳方案——中线方案,最后根据客货量预测探讨了大桥的财务可行性,得出结论,港澳珠大桥财务可行。  相似文献   
67.
中国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78-2004年数据的分析,对中国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表征教育总量水平的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向作用,初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显著.其中,中等教育的作用显著为正,而高等教育的作用显著为负.还考察了我国(1978-2004年)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并试图就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8.
2005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到一个突出的重要位置,与我国国情颇为相似的印度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提出了类似的发展战略,即"第二次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两者都是针对"三农"问题而进行.对于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加深理解"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内容和实质,更好地认识"新农村建设"的前景.  相似文献   
69.
我国农民旅游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农民旅游的快速发展,农民旅游研究也正在逐步开展,从农民旅游产生的背景和开发意义、农民旅游市场潜力与开发现状、农民旅游消费特征与制约因素、农民旅游认知和态度、农民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农民旅游市场营销、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7个方面对我国国内关于农民旅游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以后关于农民旅游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展望,以期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从学风状况调查看学风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校扩招和实行“学分制”的情况下,学风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抓学风建设,要解决好认识问 题,修定和完善管理制度,按“勤、严、细、常、实”要求,勤于管理,严格考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