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5篇
  免费   704篇
  国内免费   427篇
财政金融   1189篇
工业经济   775篇
计划管理   2286篇
经济学   5863篇
综合类   3187篇
运输经济   132篇
旅游经济   225篇
贸易经济   2315篇
农业经济   1096篇
经济概况   319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502篇
  2019年   450篇
  2018年   387篇
  2017年   496篇
  2016年   544篇
  2015年   626篇
  2014年   1075篇
  2013年   1728篇
  2012年   1595篇
  2011年   1912篇
  2010年   1475篇
  2009年   1376篇
  2008年   1500篇
  2007年   1295篇
  2006年   1166篇
  2005年   888篇
  2004年   636篇
  2003年   473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西方主流经济学所赖以服务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已处于“过午”时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自然资源日趋枯竭,日益激烈的社会矛盾逐步转嫁到全球。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传统经济理论的适用“闽值”在不断缩小,然而,它却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背离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运用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经济学、变革经济学:改写陈旧的市场均衡理论,务实推行必要的计划调节机制,避免人类可能面临的“灭顶”之灾;改换“理性经济人”基石,提升全民的道德水准,回归亚当·斯密“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完整思想;改革经济调节机制,积极创建“生态经济”的制度规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2.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新经济地理、要素流动与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区域间差距的扩大,而非区域内部差距的扩大。这一现象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新经济地理因素的影响下,具有区位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中西部地区大量的生产要素进行跨区域流动,加上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因此,中央政府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以便在全国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进而达到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93.
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巨大而深刻的制度变迁过程,是效益更高的市场经济制度结构替代计划经济制度结构的过程.正式制度环境与非正式制度环境的协调统一、相互融合是市场经济制度结构得以确立和维持的内在本质要求.农产品流通市场制度变迁的方式只能是在政府领导下局部推进、双轨过渡,体制内与体制外相结合,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  相似文献   
94.
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发展,严重影响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现;选取了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及人均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等8项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对全省11个地级市经济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揭示了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5.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机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1953—2004年与经济增长相关因素的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主要来自于要素投入,而要素投入的效果却与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一些非经济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6.
文章探讨了温家宝提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以及政府为保证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导致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式在中国的运行结果,分析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97.
陈红梅  王颖  方淑芬 《特区经济》2006,30(6):130-131
本文结合以往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实际,分析举办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影响,既包括经济影响,也包括带来的社会影响。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影响是积极的,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如何扩大积极影响,解决它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是北京急需考虑的。  相似文献   
98.
本文通过经济增长弹性与就业弹性两个指标,对上海"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将优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及其主要子行业在上海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目前上海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相当。而现代服务业的拉动力大于传统服务业。近年来,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弹性均值较大,同时弹性的波动变化很大,这是上海GDP就业弹性近几年波动增大的主要原因。同时,通过对现代服务业中主要子行业的分析,发现现代服务业子行业间就业弹性的变动有着高度的正相关,这将增加现代服务业就业弹性波动对于上海GDP就业弹性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新制度经济学提出,在缺乏有效制度的领域或地区,或者一国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制度效率是最高的。同时,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经济增长率也较高。我国多年来的改革充分说明,制度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在转型经济这个大背景下,我国迫切需要在新形式和以前经验基础上,继续坚持制度创新,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0.
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而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生产函数分析比较广东省和四川省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以及贡献率,实证了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并对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出较为全面的解释,对四川省的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