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607篇
工业经济   922篇
计划管理   1545篇
经济学   1294篇
综合类   561篇
运输经济   40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1901篇
农业经济   148篇
经济概况   1390篇
信息产业经济   22篇
邮电经济   4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675篇
  2013年   550篇
  2012年   568篇
  2011年   637篇
  2010年   678篇
  2009年   596篇
  2008年   609篇
  2007年   500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362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22.
在民法法系存在公法与私法之分。按照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观点,凡保护国家公益的法为公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为私法。整个私法的核心内容就是解决私人之间权利及利益冲突的损害赔偿。损害赔偿责任主要包括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在一般情况下,两类责任泾渭分明。  相似文献   
23.
24.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攀高的成因与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近年一路攀高且呈超越TRIPS最低标准之势,这是有损于我国国民利益的一种倾向。本作从国际大环境及我国学术界、法律界三方面分析了这种趋势的成因;最后,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竟高的特点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25.
我国加入WTO后,乡镇企业如何生存,是摆在广大乡镇企业家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本通过对日本、韩国的中小企业利用专利技术信息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的介绍,指出我国的乡镇企业必须尽快转变意识,加快专利建设,找出自己的生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6.
论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妨碍了他人对自己商标的正常使用,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欺骗了广大消费者和公众。很多国家的立法都明文对其进行规制,我国现行法律亦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规制。当前,对严重的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应予以刑法调整。  相似文献   
27.
28.
王潇 《企业活力》2005,(11):52-53
<正>一、传统的技术商业化过程的分析人类每年的发明专利注册数以万计,然而真正转化为商机并在市场中得到认可的新技术和新发明却不怎么令研发人员感到欣喜。不少的新技术要么根本从未进入商业过程便已经消失或落伍,要么成为产品但紧接着被证明是失败的技术,使得研发投入变成极大的浪费和风险的代名词。归结失败的教训便是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存在问题,如市场定位和投放时机,或者是不能适时获得适当的资源支持。技术商业化是指成功地进行一系列前后衔接的工作,而每一项工作都能使研发的新技术实现商业价值且不断增值,最终实现新技术完全应用于生产而使商家获得超额利润。传统技术商业化的过程大体上可以视作一个五阶段的线形模型。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29.
《企业研究报告》2004,(159):8-13
标准与专利本来是互相排斥的。标准追求公开性、普遍适用性,标准技术的使用更强调行业的推广应用;专利技术实施的前提是获得许可,不允许未经授权的推广使用。因此,早期的标准化组织尽可能的  相似文献   
30.
论"侵犯专利犯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刑事手段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假冒专利罪”尚无比较详尽的司法解释,因而易导致对本罪认定的困难.严格区分假冒专利行为与专利侵权行为,假冒专利行为与冒充专利行为,假冒专利行为与骗取专利行为的界限,增设侵犯专利权罪,科学规范“侵犯专利权”罪的犯罪现象,对加大保护专利权力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