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8篇
财政金融   2285篇
工业经济   122篇
计划管理   877篇
经济学   801篇
综合类   387篇
运输经济   23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062篇
农业经济   153篇
经济概况   490篇
邮电经济   1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390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32.
信用衍生产品的出现,为银行提供了一种低价高效,覆盖几乎所有资产的,主动管理信用风险的手段。从这个角度来讲,信用衍生产品具有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33.
中国股票市场风险测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国外已经建立的理论框架,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实证的角度对几年来中国股票市场风险测度进行了初步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4.
一、国外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一)传统方法 1.专家系统方法。 20年前,金融机构主要依赖于基于主观分析或定性分析方法的银行家专家系统(banker expert system)衡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专家系统直接由从事信贷业务的专业人员负责。专家系统中一般采用6C要素法。由专家对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和周期形势(Cycle Condition)5个方面的特性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并主观给出权值.  相似文献   
35.
上市公司诚信评价系统设计的技术路线和数学应用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也是企业的“第二张身份证”,并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价值标准。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有很多,上市公司诚信评价系统结合专家评价法、信用评级法、信用评分法以及现代数学模型的各自优点,通过对系统各项指标的分析运算,运用现代数理模型,可对上市公司的风险等级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36.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无时不面临着风险管理的压力和挑战,本文从信用风险的基本概念出发,从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两个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来源,并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7.
38.
蔡洪潮 《开放潮》2002,(8):71-72
所谓资产证券化,就是指一个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资产如各类应收帐款等汇集起来,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这种融通资金的金融新技术自在美国得到开发以来,在美、英、法、日、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我国,这项金融新技术也正在提上我国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日程。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刻认识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创新意义。事实上在西方,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大的创新之一,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或许会带来世界金融业可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39.
风险管理是金融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信用风险则是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银行和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风险,而且随着信用交易的扩大,信用风险越来越大.我们可以看到,信用产牛的本质在于: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品流在互动过程中存在着时间上的不同步.……  相似文献   
40.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全球电子商务的交易量迅速增加。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交易模式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其应用和推广将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极大的效益。但消费者同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网络交流,双方很难有面对面沟通协商的机会.因此,对于彼此的信任一般都是通过感受和体验等比较初级的手段,并没有成熟的体制或者适合的载体,来支持开放性的真实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