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6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71篇
财政金融   513篇
工业经济   286篇
计划管理   928篇
经济学   1957篇
综合类   587篇
运输经济   26篇
旅游经济   16篇
贸易经济   1455篇
农业经济   342篇
经济概况   149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2篇
邮电经济   8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584篇
  2013年   500篇
  2012年   590篇
  2011年   591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天津经济》2005,(6):1-1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呈现了东中西部竞相发展的态势。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环渤海地区最大的优势,就是集聚了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和大连、青岛等一大批大中城市。京津冀是环渤海地区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这一地区的核心地带。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将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金融纵横》2003,(12):32-35
一、沿江开发的历史背景及战略意义 有关资料显示,从世界大江大河流域的发展轨迹和世界产业集聚的规律来看,大江大河的沿岸地区一直就是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依托大江优势,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出现了“珠三角”和“长三角”两个举世瞩目的经济热点。80年代是“珠三角”先热起来,  相似文献   
23.
从空间集聚要素看距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集聚使距离产生的成本降低;反过来,距离将改变集聚的中心。距离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活动频繁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国际不均衡和区域不均衡。尽管新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的贡献非常重要,但它却不能轻易改变经济地理的规则。在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中,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低廉并不是绝对的优势;如果规模经济大于成本节约效应,制造业会更趋于集中而不是分散;某种程度的经济一体化对大国比对小国更有利,小国和穷国有可能沦为外围;从国内经济着眼,开发大西部对东部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
王琳 《国际市场》2003,(8):56-56
有人说:“投资风格其实就象穿西装打领带一样,是需要讲究配合妥当及合己意的。”因此,要选择一个能配合自己投资风险的基金经理,也须讲究该经理的投资手法和理论是否与你的风险程度吻合。惟有这样,你集聚财富的计划才能百战百胜。  相似文献   
25.
26.
27.
顾煜 《乡镇经济》2003,(10):26-28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产业结构更替与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就必须提高产业结构的联动性。将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综合起来考虑,既要看到广西目前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又要能够在危机之中寻找到发展的机会和正确的切入点,要结合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充分运用政策的导向功能,从内外两方面共同促进广西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28.
29.
近20年来,经济学理论越来越重视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制度因素不是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吴敬琏教授有一句经典名言,那就是“制度重于技术”。近年来,中关村抓住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大力推进软环境建设,有力地促进了高新  相似文献   
30.
城市化是促进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国民经济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进一步突出城市的集聚和带动作用,以城市为中心和主要载体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根据现实经济基础和客观条件,临海市完全有条件在现有中等城市规模的基础上,建设成为浙东南区域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