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9篇
财政金融   449篇
工业经济   153篇
计划管理   934篇
经济学   666篇
综合类   228篇
运输经济   9篇
贸易经济   563篇
农业经济   76篇
经济概况   372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创始经理人是否影响企业研发投资,是研究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以2013—2019年深市创业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创始经理人及其持股水平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职业经理人相比,创始经理人的研发投资决策具有风险偏好特征,有助于增加研发投入;创始经理人持股有利于改善企业研发投入状况,创始经理人根据自己持股状况相机决策,其持股比例与研发投入呈倒"U"型关系,创始经理人最优持股比例的经验值为29.46%.因此,提出了三点建议:重视创始经理人的创业情感财富,对其实施控制权激励;重视创始经理人的股权利益,对其实施股权激励;实施创始经理人股权激励宜适度.  相似文献   
992.
公司治理本质上属于制衡机制,目的是解决两类委托代理问题,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治理理论和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治理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文章从制度设计、组织设置、权责分配、资源配置、信息传递等五个方面探析了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有效性偏低的原因,并以"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三权制衡机制为逻辑思路,构建提升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有效性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993.
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探讨(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人力资源估价:以企业家人力资源为例的尝试 1、基本价值的估价。管理型人力资源具有相对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由于其拥有处理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能力,因此往往成为决定一个企业竞争位势和企业价值驱动的关键因素。所以企业家人力资本往往与生产型的人力资本具有非同质性,应采纳不同于生产型人力资本(群体计量或估价模型)的计量模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基本同意李忠民(1999)研究的结论(但将之进行了修  相似文献   
994.
本旨在介绍EVA指标内涵与计算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资本成本尤其是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以期能够寻找出解决这一难题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95.
996.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合并TCL通讯(000542)实现整体上市这场看似保护公众股东利益的整体上市,却由于集团公司受内部人控制,且自身盈利能力较弱,而不仅损害了新公众股东的财富,从长期来看,原公众股东的利益也蒙受了损失。内部人控制下的过度扩张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张爱侠 《事业财会》2007,20(5):24-26
一、引言现代企业中,由于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两者效用函数的不一致,使得股东必须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对管理者进行监督和控制,这种控制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公司管理者内部的竞争(如管理者的能上能下、竞聘领导职位等)、董事会的构成和大股东的监督等(威斯顿、郑光和侯格,1996);外部控制主要是指代理投票权竞争、要约收购或兼并以及直接  相似文献   
998.
公司控制权的分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学的意义上,通常把基于特定资本的产权所衍生的经济主体之间的一系列相互关系称为“权力”。权力来源于特定资本的产权、不完全契约和产权主体执行权力的能力。经济主体之间通过交易把基于其财产的部分或全部权力让渡给共同的组织如公司形成了公司的法人权力,这些权力由于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具有不对称性,它们以不同经济主体在公司总产权中占的相对优势为标准在公司内部分配。所以股东、经理人和技术人员控制企业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99.
企业并购整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并购的实质是在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所做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一项并购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就并购活动整体看,人们期望通过并购活动来大幅度改善企业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增进社会整体目标的实现。但事与愿违,对于造成这种失败之原因,理论界有多种说法,其中尤以企业并购后的整合出现问题为主要原因,这种主张也受到了绝大多数理论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对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问题进行了阐述,力陈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我国公司目前的控制权结构进行分析,总结了我国公司治理特征及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引出对股权结构的分析,研究股权集中度、国家持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外资股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关系.以公司规模变量、协议转让规模、盈利能力、财务杠杆、目标公司是否拥有配股资格为控制变量相应建立分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在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议要降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私有收益,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第二到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第一大股东形成制约作用;二是积极引入法人股、外资股,增加社会公众股,降低国有股东持股比例,改善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