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865篇
工业经济   308篇
计划管理   1512篇
经济学   887篇
综合类   167篇
运输经济   134篇
旅游经济   16篇
贸易经济   728篇
农业经济   583篇
经济概况   230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0篇
邮电经济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723篇
  2011年   835篇
  2010年   828篇
  2009年   779篇
  2008年   911篇
  2007年   849篇
  2006年   662篇
  2005年   528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马喜龙  季威 《黑河学刊》2003,(3):109-112
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认真分析我市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于加快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我市应该在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的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建立社会保险体系、增加人口流向的引力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但涵盖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国内外的协调发展,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内容博大精深涉及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涉及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23.
向敏  杜欢 《浙江经济》2003,(19):44-45
当前,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引人瞩目。作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的浙江省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提升浙江的区域竞争力,形成区域核心竞争优势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规范土地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是今年土地宣传日的主题.深入细致宣传土地法律法规,对提高全民保护土地资源意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特别是对煤液化项目、成陵旅游开发区、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城市化是促进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国民经济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进一步突出城市的集聚和带动作用,以城市为中心和主要载体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根据现实经济基础和客观条件,临海市完全有条件在现有中等城市规模的基础上,建设成为浙东南区域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26.
目前,对陇海—兰新经济地带的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经济地带的崛起,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本刊从这一期起,开设专栏,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热烈欢迎对这一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和作者参加。  相似文献   
27.
缪景 《浙江经济》2005,(18):42-43
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浙汀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这是全面加快文化大省建设,为“走在前列”提供强大力量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现阶段浙汀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十一五”期间,浙江城乡文化、区域文化有待进一步协调,文化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义化事业有待进一步繁荣,文化产业有待进一步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8.
农村信息化的“边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加强农业和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是惠及“三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当前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信息化形势严峻,三年来城乡信息化水平的差距仍在拉大,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仍在加深,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相似文献   
29.
教育尤其高等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传统重智育轻德育、重主科轻副科、重理论轻应用、重培养轻就业、重管理轻服务、重效益轻质量、重规模轻结构、重内部轻外部、重眼前轻长远等的做法,不利于从根本上推进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观察、分析和研究高等教育问题,切实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确保把科学发展观贯穿落实到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让传统的党建工作依托网络技术手段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几年来.滨海供电公司党委为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的科技含量.研究开发了党建政工网络管理系统“政工在线”,该管理系统目前已在天津市电力公司系统内推广使用,并获得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和天津市电力公司2005年度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其成功经验在《科技日报》上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