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878篇
工业经济   152篇
计划管理   1527篇
经济学   422篇
综合类   271篇
运输经济   78篇
贸易经济   641篇
农业经济   187篇
经济概况   204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劳动资料,企业拥有固定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反映了企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正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基金,是保证固定资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是保证企业固定资金正常周转的前提要求。近年来,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由于物价上涨引起资金贬值和经营承包中的短期行为,以及国家政策规定对折旧基金征收能源交通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等原因,使固定资产得不到完整更新,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总会计师》2005,(9):14-14
按照财政部要求.本年末要根据新的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如何预计减值损失.关键在于确定预计可收回或可变现的净值,这项工作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工作量大,需对每项资产进行财产清查.落实账面价值,并对盘盈、盘亏进行调账处理.同时要对各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确定预计可收回或预计可变现金额.这项工作须进行大量的信息调查和收集,有些甚至要经过专家鉴定或评估。本次在新老制度衔接之际.资产发生了减值损失的.应该予以确认.这是解决企业潜亏和反映真实财务状况的需要.这项工作非做不可。但每项资产的减值损失应该根据重要性原则处理.即只对那些贬值较大的资产预计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4.
15.
郭晓燚 《财会月刊》2005,(12):34-34
《企业会计制度》中介绍了集团内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后的抵销方法,但没有介绍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集团内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后应采用的合并抵销办法,而在实际中有相当部分企业需要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为此,本文谈谈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集团内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后应采用的合并抵销方法,以供人家参考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将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按合理而系统的方式,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内进行摊销。而不同的计提范围及不同的折旧方法使每期摊销额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应税所得,影响企业的所得税税负。  相似文献   
17.
为规避和降低资产评估行业职业风险,现阶段绝大多数评估机构都按照中评协有关规定从业务收入中计提职业风险基金.随着资产评估业务的拓展和执业环境的变化,仅以一种途径来防范职业风险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借鉴评估行业参加执业责任保险的情况,提出了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资产减值》准则在资产减值的确认时间、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都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指南。企业通过确认资产减值,可以真实地反映其资产的价值和实际的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固定资产折旧过程中人们容易产生的疑问分别做出探讨,分别对固定资产折旧范围、折旧年限的计算、固定资产减值后的折旧会计处理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意在使读者能够对折旧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