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41篇
计划管理   35篇
经济学   120篇
综合类   75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51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文章在分析目前财政学课程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案例教学运用于财政学课程的实践意义,提出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52.
21世纪,一个全新的概念——“网络财政”将呈现在人们面前,并将引发一次深刻的财政革命。  何为网络财政?网络财政是以实现财政工作目标为目的,以现代财政理论和成熟的互联网为基本管理手段的财政。  以省级财政为例,其网络系统构成为:( 1)国务院、财政部和省政府。其各项经济、财政方针、政策、指示、指令、法规等是财政厅决策的政策依据,它构成财政厅决策的“政策信息源”。( 2)省政府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这是以这些部门为龙头的遍布全省各个行业的信息网络,它将为财政厅提供本部门所属行业经济、财政状况的各种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53.
54.
55.
付菲 《价值工程》2011,30(18):188-189
本文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的阐述,以及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关文献的回顾,说明了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构建财政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财政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的要点和原则。  相似文献   
56.
边明社,中国致公党党员,陕西兴平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省级重点学科--财政学学科带头人,云南省高校第一批教学、科研带头人。多年兼任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云南税务学会常务理事、云南国际税收研究会常务理事、昆明市地税研究会顾问等职。云南省政协经济委特聘委员。曾任云南财经大学财政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部副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57.
作为经济学学科的一个分支,财政学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纵观财政学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财政理论和财政实践的交互作用共同推动着财政学的发展。基于对财政学发展史的认识,财政学未来取向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应从宏观主体政府扩展到微观主体个人,研究目的应从提供公共产品转变到满足公共需要,研究内容也应在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也应进一步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58.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主要由中央政府或高层级地方政府承担,日常行政办公经费及校舍建设维修资金大多以低层级的地方政府为主来承担,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行政管理主体与财政投资主体并不一致.根据中国的国情,应提高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政府层级,由中央及省级政府分担更多的义务教育经费.  相似文献   
59.
60.
一、税收成本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西方早期财政学界卓有造诣的学者,大都注意到税收成本问题,并从不同角度予以阐述。如古典学派大师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论及赋税四原则时就提出经济、便利原则,实际上就是指尽可能地降低税收成本;德国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瓦格纳在其论述税收的四端九项原则时,也提出“经费最少的原则”,表明税收成本要节约。两位学者提出的税收成本最少征收费用原则,可以认为是税收成本理论的早期表述。随着数学分析工具在财税研究中的应用,19世纪以来,以阿弗里德·马歇尔为主要代表的英国新古典学派加强了对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