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2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135篇
财政金融   404篇
工业经济   105篇
计划管理   693篇
经济学   1357篇
综合类   1587篇
运输经济   68篇
旅游经济   183篇
贸易经济   695篇
农业经济   1456篇
经济概况   162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529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729篇
  2011年   825篇
  2010年   689篇
  2009年   776篇
  2008年   763篇
  2007年   535篇
  2006年   469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收入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洪庆 《经济经纬》2007,(1):129-132
通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结论表明,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匮乏且结构不合理,河南省农村人均收入和人均累计公共物品投资的地区差距在逐渐拉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河南省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92.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虽然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但是,当前农业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已成为影响农村发展和稳定的突出问题。这期间,有些实行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农村,由于正确地调整了产业结构,却显示出了勃勃生机,发展势头强劲。文章对这些村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3.
王云才  郭焕成 《经济地理》2001,21(4):399-403
本文是在系统研究典型区可持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基础上,根据东昌府区主要矛盾,制约因素和发展预期,提出了典型区“农村集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市场化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向,在综合“集约性高效生态农业,三元种植,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东昌府区平原区区域专业化发展模式,“蔬菜+建筑业+工业”现代城郊型发展模式,“蔬菜产业化+现代化新村风貌塑造”发展模式和北部旱涝碱薄区”粮菜肥轮作+大牲畜养殖”等的区域性典型乡镇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争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优化农村经济空间结构;发展农村科技,提高农民素质,加强人力资本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4.
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已到了关键时刻.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败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针对农村信用社目前内部控制中依然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切实防范各种金融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5.
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严重影响到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的稳定。我们只有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找出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深层原因,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在稳定农村,发展农村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减少农村污染,保护农村生态,建设整洁乡村。  相似文献   
9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由来及其理论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体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它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核心,以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为保证,以发展生产夯实农村的物质基础,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市场化、法制化、非农化、民主化,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力戒形式主义、浮夸攀比之风,循序渐进地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7.
我国非农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已从传统的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部门。考察和研究非农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对于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农信社交由地方政府管理是落实管理责任市场化及强调地区性的结果。我们在总结贵州试点经验基础上提出建议.改革走向纵深,要解决增资扩股目的短期化、投资股比重低等问题;发展地看待省联社制度设计缺陷;坚持政企分开原则,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外部组织协调,搞好促生产与抗风险的制度安排,帮助农信社形成良好的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99.
长期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实际上是农村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现在,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然要向城市主导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应以城市为重点,推进城市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此为基础,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经济圈,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应打破行政界限,顺其自然地构建城市经济圈,因地制宜地探索城市经济圈的发展道路,逐步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0.
发展农村经济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农业大大落后于工业的发展,必须迎头赶上。发展现代农业是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的关键,也是农业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振兴农业;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