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5篇
财政金融   256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62篇
经济学   94篇
综合类   126篇
贸易经济   86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通过建立证券投资组合损失率概率评价模型,定义损失率概率为单个资产或投资组合的损失率超过市场平均损失率的概率,用于对投资组合的风险进行评价。以某基金为例,计算得到该基金的损失率概率为39.74%,表明该基金有39.74%的概率损失率超过市场平均损失率。以证券投资组合损失率概率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得出该基金投资组合损失率概率最小时的投资权重系数,最小损失率概率为36.01%,与该基金公司的投资组合相比,损失率概率降低了3.73%,实例证明该模型是降低证券投资组合风险的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82.
分析师在证券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上市公司信息环境则直接将影响分析师作用的发挥。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环境对分析师预测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公司信息环境越差,证券分析师将越少使用历史会计信息,分析师向证券市场传递的增量信息就越多,相对历史会计信息而言,分析师预测信息的竞争力就越高。由于国内研究上市公司信息环境的文章相对较少,所以本文为国内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及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83.
在我国,证券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并不畅顺,大部分符合刑事追诉标准的案件仅被处以行政处罚,造成违法成本的低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刑事与行政证明标准的差异,证据转换的困难,专业知识上的阻隔,以及监督的缺位等。建议通过推定方式转移公诉机关指控特殊类型证券犯罪的部分举证责任,减轻公诉机关的举证负担;根据不同证据的特点,完善行刑衔接证据转换规则;加强证券监管机构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及工作交流机制;增强规范执行力,确立有效的案件移送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84.
在ECFA背景下,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贸合作必将进一步深化,此时研究台湾证券市场对大陆企业的制度开放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同属于"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在经济发展历程、经济发展战略上与台湾都非常相似,而资本市场从一开始就是附属于实体经济的,是为了满足实体经济资金融通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因此,香港证券市场的成功发展策略对台湾证券市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研究了内地与香港CE-PA协议及其附加协议中对大陆企业融资开放的规制,认为大陆与台湾可以在ECFA附加协议的框架内达成台湾证券市场对大陆企业的融资开放,并进一步研究融资开放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有效监管体系的构建等制度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85.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无疑具有复杂性,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次贷危机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产物。但是,从金融商品交易的角度出发,资产支持证券等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过度发展以及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是构成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次贷危机后,加强金融商品交易的场外监管、功能监管,增强市场透明度,增进监管合作已经成为各国监管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86.
非上市股份制企业股票不易流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法律规定的漏洞,中国30多万股份制企业股票不能合法流动,这种局面对于企业的不利影响表现为:股东行为不合理,企业行为不合理,企业治理不规范,现代企业制度的优越性没能发挥;对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为: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不利于国有资本市场化经营,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也不利于市场体系的建设;因此,让这些企业股票合法流动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7.
中央银行票据:终将消逝的政策工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汪洋 《财经科学》2005,(5):8-14
本文对我国2002年以来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背景和调控原理进行了分析.从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协调的角度看,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是这两大政策冲突的表现,是货币当局试图同时实现人民币内外币值稳定的无奈之举.作者解释了中央银行票据无力承担主流政策工具的理由,并认为国债在未来将最终代替中央银行票据成为货币当局操作的主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88.
本文通过对我国监管稽查发展历史与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应通过适当扩大证监会的执法权限、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强化对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以及注重法制内容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等措施改进与提高证券监管稽查的效率.  相似文献   
89.
罗慧英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2):93-95
在风险投资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努力的不对称性和对剩余索取权的安排使得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都有动机谋求私人收益,从而导致双边道德风险的形成。文章回顾了关于风险投资中双边道德风险的研究,为了克服单纯契约工具都不能完全解决风险投资中双边道德风险的问题,指出将可转换证券和控制权相机安排结合起来,可以为双方提供激励,解决风险投资中的双边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90.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developments in the market for resident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MBS) during the period 1970–2008. Drawing on an analysis of trade publications, business press, and interviews with practitioners, it shows that an MBS market meltdown in 1994 provided clear signals of problems with MBS. The market participants did not re-evaluate their use of risk management tools or adjust security design in response to the 1994 crisis, suggesting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crisis. The 1994 meltdown showed that MBS were vulnerable to systematic risks and that these risks could precipitate an MBS market crash. Furthermore, the 1994 meltdown demonstrated that large-scale investment in MBS could affect the primary mortgage market, thereby rendering the MBS risks unpredictable. After 1994, MBS investment shifted to MBS backed by mortgages with default risk – a development that led to the crash of 2008. By drawing parallels between the 1994 and 2008 crises, this article shows how the MBS market failed to self-correc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financial market participants do not always incorporate relevant information in their decision-making and that market participants have difficulties in both foreseeing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s on markets and interpreting these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