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303篇
  免费   2856篇
  国内免费   1314篇
财政金融   48618篇
工业经济   16037篇
计划管理   71598篇
经济学   62302篇
综合类   25850篇
运输经济   3192篇
旅游经济   903篇
贸易经济   62239篇
农业经济   26192篇
经济概况   52692篇
信息产业经济   606篇
邮电经济   1244篇
  2024年   1452篇
  2023年   4662篇
  2022年   3812篇
  2021年   5814篇
  2020年   6062篇
  2019年   7113篇
  2018年   3017篇
  2017年   6965篇
  2016年   8224篇
  2015年   11046篇
  2014年   23513篇
  2013年   20418篇
  2012年   24405篇
  2011年   27369篇
  2010年   25899篇
  2009年   25261篇
  2008年   26791篇
  2007年   22054篇
  2006年   18219篇
  2005年   18585篇
  2004年   15891篇
  2003年   16251篇
  2002年   11669篇
  2001年   10291篇
  2000年   7798篇
  1999年   3263篇
  1998年   2727篇
  1997年   2381篇
  1996年   1812篇
  1995年   1384篇
  1994年   1182篇
  1993年   982篇
  1992年   1028篇
  1991年   1544篇
  1990年   1200篇
  1989年   717篇
  1988年   136篇
  1987年   138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117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6篇
  1958年   2篇
  1900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禀赋差异与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缓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以缓解相对贫困为重点的后扶贫时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问题仍不容忽视。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桥梁,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有序衔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讨论的核心议题是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如何缓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并尝试建立了“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禀赋差异缩小——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缓解”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此,文章首先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影响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利用2750份河南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的影响,并通过替代核心自变量和变更样本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运用PSM模型和IVProbit模型以及ERM模型进行内生性讨论,最后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村经济相对贫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缓解了农村经济相对贫困。考虑内生性后,结论仍具有稳健性。进一步的机制验证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通过缩小劳动力禀赋差异和技术禀赋差异,缓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劳动力禀赋差异缩小和技术禀赋差异缩小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21.22%和7.36%。可见,应将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体系纳入农户相对贫困治理机制考虑范畴,引导农户从传统家庭化生产转向现代社会化生产,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范围;同时完善就业服务等相关配套体系以吸纳释放的弱劳动力,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缓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  相似文献   
52.
《审计研究》2020,(2):F0003-F0003
《审计研究》是由审计署主管、中国审计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权威性审计学术刊物,是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同时敬请注意以下事项:1.来稿应能够反映审计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应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不能简单模仿或重复他人的成果。2.本刊严厉谴责一稿多投和任何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请作者在来稿首页显著位置对于是否专投本刊、是否遵守科学道德和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作出声明。  相似文献   
53.
54.
生态理性是现代人在认识、完善自身与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约束和指导自我实践活动的自觉意识。它与生态哲学、生态文明存在着必然的逻辑关联,生态理性是引导生态哲学构建的思维范式先导,生态哲学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实践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也能推动生态理性与生态哲学的更好完善。在新时期,探寻生态理性的实践路径,对于我们发展生态哲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5.
56.
57.
在企业的经营中,挑战随处可见.传统能力理论通过静态分析,强调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突出企业的运营状况与其相关.然而在现代社会,商业环境日益复杂,社会资源逐步多元,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在大环境的变动中不再保持静态状态.因此,本文就动态能力理论分析企业相对优势的来源和构建,认为动态能力理论要求企业具备内外部资源整合能力,并针对内外部信息进行识别、分析、整合、构建和重塑,以达到保持相对优势的目的;在充分发挥企业能动性的前提下,顾客资源、技术资源、生产资源等多项资源的再生产、再整理有利于企业相对优势的建立和保持.因此,具备动态能力的企业应积极适应、参与市场竞争,在企业积累足够的筹码后参与市场规则的制定;提高客户粘性,通过识别客户的真实需求、预测客户的潜在需求、完善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者的依赖度;在企业的经营中高度重视市场的反馈,对任何异动快速反应、解决、善后;不仇视或丑化竞争对手,并在合适的时机形成互补型联动,组建产业联盟,以构建企业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测算各地区农业科技资源的配置能力,分析其比较优势并找出不足以便弥补差距,促进各区域农业科技配置能力的提高,为各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省级农业科学院作为各省市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农业科研机构,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分析其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2009—2016年相关数据,遴选了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计算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运用NRCA模型定量分析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益的比较优势。[结果]山东农业科学院科技资源配置能力位居全国第一,甘肃、江苏、青海农业科学院分别在农业科技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结论]省级农业科学院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区域差异十分明显,但区域格局变化不大,且大致与各地区经济实力相吻合;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较高的农业科学院大多在农业科技物力资源配置效益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农业科技人力、财力资源配置效益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59.
结合2003-2014年统计数据,本文在引力方程的基础之上引入交通变量,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方法以及通过测算四川省相邻省份的边界效应,来验证交通基础设施对四川省淡化行政区划效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交通基础设施越发达,则贸易的边界效应越低;(2)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四川及相邻省份间的区域贸易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影响。从而对淡化行政区划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0.
《经济师》2015,(9)
采用1994—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经济增长、财产保险发展和人身保险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经济增长对财产保险发展和人身保险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作用随着时间逐渐增加;从长期来看,人身保险发展对财产保险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财产保险对人身保险发展的促进作用。而且在长期,随着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的发展,对经济增长也会起到促进作用。最后针对上述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为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