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53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45篇
经济学   152篇
综合类   80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67篇
农业经济   89篇
经济概况   12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91.
时斌 《农业经济》2022,(5):78-80
随着全国各地政府密集出台的家庭农场政策,农户获得融资的机会增加,农场主利用融资进行生活性和生产性投资,构架社会关系网络,有助于缓解收入贫困和能力贫困。文章通过借鉴美国金融服务家庭农场举措,提出我国家庭农场模式下农户融资反贫困的对策建议,即完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健全融资体系,加大对农业补贴力度,缓解农户融资难题,以提高家庭农场竞争力,促进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92.
解放个体思想,反对阶级贫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既定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汲取苏俄的办报经验,动员群众为党报写稿,成立工农通讯员队伍.在根据地宣传部门的引导下,群众观察乡村社会改造的实际进展,在稿件中表达观点与提出建议,同时加深对革命的认识与理解.基于反"围剿"的复杂形势,工农通讯员运动虽没有能够全面展开,但使无产阶级参与根据地的各项建设,逐渐从"自在"走向"自为",摆脱思想文化上的贫困.其蕴含的方法论,为中国共产党文化反贫困主张的实现提供来自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对构建与巩固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93.
农村的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清楚地认识到了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并努力开展农村反贫困工作,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重点的毛泽东农村反贫困思想。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94.
基于2010年中西部五省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对中国农村低保的反贫困效应及其决定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低保显著降低了实保样本的贫困水平,但其对总样本和应保样本的减贫效果则不太理想。覆盖率低、瞄准偏误高,以及救助水平不足严重限制了农村低保的减贫效果。而导致这些限制因素的原因则包括地方财力不足、低保管理模式不当、农村配套社保政策不完善,以及家计调查中存在的测量误差等。政策模拟结果显示,中国农村低保反贫困效应仍然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建立精准识别机制将是改善农村低保减贫效应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95.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农村地区尤为严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反贫困各种措施和力度逐步加大,产生了积极的扶贫效果。然而,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数据表明,我国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所以就要通过分析农村贫困的特征,找出阻碍农村脱贫的各种因素。在众多的反贫困政策中,提出财政作为一个基础性的手段在反贫困的过程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6.
对中国二十一世纪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二十世纪八十年以来,在规模的区域开发已经成为中国反贫困战略的突出特色,这也就决策了中国反贫困行动瞄准的直接对象不是贫困人口,而是贫困地区,即贫困县。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将结束的最后关头,中国的贫困状况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目前以县为单位的扶贫瞄准目标进行调整,以期提高下一阶段扶贫的目标瞄准率,加大扶贫资金对真正穷人的投入力度,做到“真扶贫、扶真 贫”。本文立足于这一点对中国二十一世纪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的进一步构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97.
<正>一、我国主要扶贫产品介绍1·着眼于个人基本保障的扶贫项目。建立贫困地区人民生活基本保障制度不仅是反贫困的一项基础性制度,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项目:一是贫困性社会救助制度,它是  相似文献   
598.
《经济视角》2000,(6):44-44
经济学家胡鞍钢在“21世纪论坛”2000年会议上指出,中国反贫困战略需调整。他建议,调整应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首先,需要综合的“一揽子”政策。现行反贫困战略的一个缺点是国家宏观发展政策和微观扶贫计划存在很多矛盾。一些宏观发展政策,如地区发展平衡、收入分配、财税政策、储蓄率和农产品贸易条件等,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微观扶贫措施对贫困人口产生的积极  相似文献   
599.
西南城市贫困的特征,原因与反贫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作为九.五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课题(建立西南城市居民最低硪活保障线及其保障机制研究)的分报告,中心是针对西南地区特殊的经济、历史、社会发展背景,深入地分析并论证了西南城市贫困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并就如何解决或处理好“西南地区贫困面广,贫困人口比重大,与区域发展落后,地方救助能力低”这一特殊困难或矛盾,提高反城市贫困的社会效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思路。以期能给决策部门制定解决西南城市贫困的可行方案提供现  相似文献   
600.
扶贫政策低效性与市场化反贫困思路探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1978年以来,伴随着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与中国政府实施大规模的扶贫计划(1986年开始)的进行,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总量从2.5亿人下降到5800万人。虽然取得如此令人赞叹的成就,但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从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绝对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