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56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30篇
财政金融   3077篇
工业经济   530篇
计划管理   4108篇
经济学   2445篇
综合类   990篇
运输经济   234篇
旅游经济   16篇
贸易经济   2910篇
农业经济   6353篇
经济概况   3652篇
信息产业经济   17篇
邮电经济   4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455篇
  2015年   853篇
  2014年   1863篇
  2013年   1474篇
  2012年   1723篇
  2011年   1982篇
  2010年   1848篇
  2009年   2042篇
  2008年   1869篇
  2007年   1044篇
  2006年   1055篇
  2005年   1214篇
  2004年   1083篇
  2003年   1064篇
  2002年   685篇
  2001年   655篇
  2000年   486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01.
2011年,吴起县国土资源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耕地保护为重点,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和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02.
刘润秋  高松 《财经科学》2011,(2):116-124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严重的资金时差悖论,导致难以利用集体土地本身进行融资,土地整理融资难反过来又成为阻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瓶颈性因素。现有流转模式难以协调各种利益,不能对流转各方产生足够激励,变相征地的方式削弱了农民的土地持续收益能力,未能真正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同质、同价、同权"。因此,应根据利益协调的原则创新制度设计,以地权激励引导社会资源投入,促进集体建设用地顺畅流转。  相似文献   
903.
江苏粮食生产地域分化的耕地因素分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金涛  陆建飞 《经济地理》2011,31(11):1886-1890
以粮食产量计算模型为基础,将粮食生产分解成耕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强度、广度4个因子.以江苏省为例,从省域-分区域-地市等不同空间尺度,分析粮食生产的耕地因子过程,比较各地粮食生产变化的差异及其耕地利用变化的成因.结果显示:1990年代中期以来,江苏粮食生产区域分化显著,南部耕地大幅减少、有限耕地的生产功能减退,导致粮食生产全面萎缩;中北部耕地利用集约度提升,粮食生产功能总体趋于强化.影响各地市粮食生产变化的主导因子各有不同:粮食单产是连云港、盐城、宿迁、扬州、泰州5市粮食增产的主导因子,结构调整是南京、徐州、南通粮食减产、淮安粮食增产的主导因素;复种指数调减是苏州、无锡粮食生产衰退的首要因子.  相似文献   
904.
随着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国家对农业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这些资金点多面广,分别由多个部门管理实施,由于各项政策和资金没有很好整合,导致项目遍地开花不结果,资金天女散花效益低,同时也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土壤,本文就此作以探究。  相似文献   
905.
征地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即要保护耕地又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用地需求,推进征地工作开展,完善征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06.
本文基于农村土地流转视角,在分析不同形式的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家庭土地权益受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保护农民家庭土地权益的现实对策,并指出塑造明晰的土地产权关系、引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来构建全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保护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家庭土地权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07.
耕地保护是国家实行长期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而耕地保护必须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结合起来,实现全面发展,真正起到保护国家资源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实现耕地保护与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各种措施,希望能为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08.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土地税费金不仅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土地税费金的制度更要承载着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是促进资源合理利用、调节土地经济社会关系最直接、最有力、最重要的杠杆,本文对此加以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09.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对稳妥解决“三农”问题的影响极大。稳妥推进农地流转,是构建新型土地生产关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近年来,我国农地流转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流转效果,一些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并由于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低,农地流转的可操作性差,风险较大。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完善流转配套政策和制度,有利于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的措施,规范管理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910.
杨琳 《技术经济》2011,30(10):87-90
深入分析了确保土地开发利益平衡应聚焦的三大问题,即有限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开发与农用地保护及城乡统筹的利益平衡、城市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有效拓展;提出了土地流转杠杆平衡机制的设计框架;采用纳什均衡博弈模型,构建了利益补偿机制模型和风险托底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杠杆机制来平衡多边利益,得到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利益补偿和风险托底的基金分配方案。最后,提出了土地流转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