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31篇
经济学   33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9篇
农业经济   33篇
经济概况   6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数字     
《中国工商》2003,(5):154-154
  相似文献   
42.
潘岳 《国土经济》2008,(19):62-66
关于中国环境问题现状的认识 人口资源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在1949年之前就已经有1/3天然不可居住了。这是两千多年来多次人口的迁徙和几次大屯垦造成的,一次在秦汉、一次在宋元、一次在明清,尤其是明清。三次大的迁徙,1/3的土地没了,沙漠化、荒漠化了。建国以来,土地又因水土流失减少了1/3,现在可居住的国土面积是300多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43.
根据我国北方沙漠化地区自然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特点,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沙漠化治理的典型经验,沙漠化土地的防治必须本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目标,建立既可防止土地沙漠化,又可促进生产发展的资源节约型、适度开发型和环境保护型的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44.
那天在微博中看到吴伯凡老师的留言,微博不尽兴,心里想着给吴老师回电话,却因为事务繁多一直拖了很久。我和吴老师是老朋友,以前交往是面谈、手机通话,现在赶时髦改微博了.我们的通话就从微博中来,到微博中去.聊起微博来。  相似文献   
45.
陈育宁 《西部大开发》2011,(12):101-103
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院士首创知识密集型沙草产业理论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中国未来"百年之困"的"三个怎么办"。即:一、常规能源煤、天然气、石油用完怎么办";二、18亿亩耕地红线突破怎么办;三、"人口发展到30亿,要丰衣足食怎么办"。钱老认为,与其到月球上找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不如把地球表面的沙漠治理好、草地利用好。用"高科技"和"可持续"确保中华各族儿女过"富裕而有尊严的生活","给世界带好这个头"。  相似文献   
46.
青海湖地区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生态脆弱区。我们利用遥感技术手段配合地面调查数据,建立适合青海湖流域的沙漠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流域的沙漠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青海湖流域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7497.45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5.82%;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面积4569.81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03%;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面积546.41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07%;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816.62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08%。气候与土壤结构是青海湖流域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
阙利芳 《浙江林业》2011,(12):38-39
野生动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猛禽减少,则鼠害横行,破坏森林草原,进而加速了土地沙漠化;鸟类数量急剧下降,还会引发大量森林病虫害,造成森林资源损失。  相似文献   
48.
49.
先看一组数据:在中国,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需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是美国的近6倍,令人尴尬的结果是,比印度还多5倍;目前,我国已经有15亿人口,这个数字是50年前的2倍。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伴随着沙漠化,可居住及可利用土地都是50年前的一半;因为发展经济对环境的影响,1/3的中国土地上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7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是完全没用的,  相似文献   
50.
新疆和田地区的沙漠化及沙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田地区是中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分布大区,也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流沙入侵带,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了很大威胁。长期以来在治理沙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有些地区收效不太理想。对和田地区土地沙化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发展沙产业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治沙工作探索新的途径,并指出应如何发展沙产业来防治土地沙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