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597篇
  免费   581篇
  国内免费   206篇
财政金融   10457篇
工业经济   16902篇
计划管理   42407篇
经济学   18522篇
综合类   5914篇
运输经济   1925篇
旅游经济   96篇
贸易经济   24839篇
农业经济   12361篇
经济概况   1615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182篇
邮电经济   1625篇
  2024年   534篇
  2023年   1855篇
  2022年   1614篇
  2021年   1980篇
  2020年   2295篇
  2019年   2481篇
  2018年   861篇
  2017年   2225篇
  2016年   2670篇
  2015年   4939篇
  2014年   12591篇
  2013年   11116篇
  2012年   11554篇
  2011年   12400篇
  2010年   11307篇
  2009年   10075篇
  2008年   9958篇
  2007年   7475篇
  2006年   7317篇
  2005年   7436篇
  2004年   5730篇
  2003年   5795篇
  2002年   3870篇
  2001年   3574篇
  2000年   2768篇
  1999年   1292篇
  1998年   1099篇
  1997年   956篇
  1996年   953篇
  1995年   609篇
  1994年   393篇
  1993年   334篇
  1992年   469篇
  1991年   722篇
  1990年   459篇
  1989年   369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煤炭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能源,但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加剧了对环境的影响。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改进煤炭利用方式是国家发展和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今煤气化是洁净高效利用煤炭的主要途径之一。文章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水煤浆提浓技术对气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93.
水平井与直井相比,由于其自身特点,在固井施工中存在很多难点,这些施工难点直接影响着固井质量,因此要从不同方面对影响水平井固井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影响质量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水平井的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94.
95.
"吉尔吉斯斯坦整个国家的领土,基本都处于西天山山脉中,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吉尔吉斯斯坦的地质工作,早在苏联时期,就已完成了基础的地质勘查工作。因此,地面出露以及浅部的矿藏基本已被发现。今后面临的是深部找矿,找隐伏矿的问题。找深部隐伏矿,单靠传统的地质、化探方法难以奏效,需要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勘查技术。其中,最关键的  相似文献   
96.
97.
本文针对杂交水稻高产种植技术进行分析,介绍了高产种植理论,并针对杂交水稻高产种植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8.
《江苏科技信息》2021,(3):73-76
在如今提倡绿色发展的大环境下,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考虑技术进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根据我国30个省域2002—2015年这14年间的面板数据,将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用来计算全要素生产率,以表征技术进步,用以量化探究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废水排放的作用。通过对各省市的工业废水排放数据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发现该变量具有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因此,文章选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来建立技术进步与工业废水排放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总体上能够有效并且显著促进工业废水的减排。  相似文献   
99.
《价值工程》2018,(8):162-164
根据无支架先拱后梁系杆拱桥的施工工艺特点,提出中横梁预制安装技术,从预制、运输、吊装、就位固定、湿接缝施工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对临时结构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计算,既降低施工投入又能确保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把握颠覆性技术识别与预测方法研究进展,首先对颠覆性的内涵、特征和运行机制进行论述;然后,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将识别与预测方法分为5类,分别展开详述;最后,对各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已有颠覆性技术识别与预测方法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所有识别研究方法均围绕颠覆性技术的外部影响或内在特征中的某一方面展开,并未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未来,应综合把握颠覆性技术内外部特征,构建全面、系统的识别与预测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