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8篇
财政金融   33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71篇
经济学   166篇
综合类   13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58篇
农业经济   259篇
经济概况   1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董恺  岳书铭 《科技和产业》2019,19(9):134-138
由于基层政府长期存在财力事权上的不均衡,我国基层地区义务教育供给存在着差距。2001年的"以县为主"的县统筹财政制度开始实行,义务教育的负责主体变成了县级政府。借助2002年到2016年的山东省县级数据,运用泰尔指数作为分析工具,结合此期间山东省出台的教育改革措施,分析其对于缩小义务教育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制度仅仅改善了中等收入县级地区之间的差距,对于高收入和低收入地区并没有太好的效果,就目标而言,由于县级各地区上经济实力和义务教育规模的固有差距,导致无法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2.
中国自1986年实施贫困县制度以来,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需要进行系统科学的实证检验。基于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利用2007~2016年全国6个省份296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非但没能有效提升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反而对其有持续的负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贫困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然而贫困县政策并未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政府通过正向干预农产品价格能有效增加农民实际收入。从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讲,立足贫困户推进精准扶贫、通过招商引资带动有效投资,以及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对于提升贫困县的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新型研发机构肩负发展产业、引导创新资源下沉的重任。在加快实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强化源头技术供给,融合机构能力“提质增效”“创新变现”是当务之急。以江苏省县域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代表城市常熟为例,实证调查机构的根植表现,提出产业支撑匹配度、产学研合作深度、市场化能力、政府的靶向支持等五大要素,建议构建部门协作的联动体系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内涵型”增长。  相似文献   
104.
除仓官外,秦迁陵县内的出粮机构还包括田官、离乡及司空等。它们并非都建有独立粮仓,所出粮食的来源也不尽一致。田官不设粮仓,它的出粮地是公共粮仓中的一间专属仓房。离乡建有供应该乡粮食开支的独立粮仓,且粮仓数量与该乡人口规模有关。小乡可能仅有一座粮仓,故有时会产生因储备不足而需要仓官额外输粮的问题。司空、发弩及■舍三者既未建有独立粮仓,也不如田官那般在公共粮仓内占有一间仓房,它们向外供应的粮食全都是由仓官转输。总之,秦迁陵县内设置的粮仓包括县级公共粮仓和离乡粮仓两类。田官、司空、发弩及舍虽承担了部分出粮职能,但并未给县内粮仓体系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05.
赵杰 《科技和产业》2020,20(3):53-56
县域创新作为区域科技创新的“最后一站”,如何提升创新能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选择江苏省发达县域的代表城市张家港为样本,通过对张家港“双元”创新的整体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县域“双元”创新的困境和制约因素,提出“突出顶层规划,完善创新机制;突出平台建设,增强产业支撑;培育保护知识产权,确保企业创新活力;突出人才引领,强化针对措施;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江苏发达县域高新企业“双元”创新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6.
利用2001—2013年中国2000多个县的数据,探讨了产粮大县粮食生产的贡献以及其与非产粮大县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实证分析了粮食生产对县域财政收入的影响,并提出了对产粮大县进行利益补偿的基本思路。结果表明:目前"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的现象依然存在;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下是导致产粮大县财政收入低下的重要原因;2003—2013年产粮大县的粮食增产拉低了其财政收入的9.98%。  相似文献   
107.
运用可持续发展及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分析了浙江省永嘉县林地资源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提出了该县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8.
林芝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在阐述气候资源、耕地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分别对该区主要农作物包括果茶等经济作物的气候适应性、生态适应性作了综合分析与评价。认为冬小麦、冬油菜、冬青裸、玉米、苹果、茶叶等农作物在该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9.
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海霞 《经济地理》2004,24(4):505-509
陕西省的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县域,而且主要是乡镇企业或民营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在县域主导农业产业的优化选择和持续稳定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有效推广,以及县域农业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发挥促进作用,政府还必须进一步完善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分级评价筛选、动态监测和立法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0.
运用实地抽样调查数据,初步探讨改则县的农户行为与牧民收入的关系,分析了城郊改则镇牧民收入低于其它乡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①由于区位优势,牧民试图寻求增收的捷径,而不安分于畜牧业的生产,导致草地的低效利用;②第三产业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发展导向没有与畜牧业相结合,而且由于缺乏管理技术和经验,第三产业的投入/产出比高,所以少数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户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家庭收入水平;③地处青藏高原,外出打工交通成本高,加上浓厚本土意识,牧民不愿意到外省打工,而本区就业机会少,劳动力廉价,所以劳务输出并没有成为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④牧民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学的生产技术,导致生产投入的利用效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