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8篇
财政金融   33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71篇
经济学   165篇
综合类   13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58篇
农业经济   260篇
经济概况   1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研究目的:探讨耕地保护县(市)财政补偿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2009年江苏省耕地保护县(市)财政补偿的平均价值标准为0.63万元/hm2,有25个县(市)域耕地赤字,确定为耕地保护补偿主体,有39个县(市)域耕地盈余,确定为耕地保护受偿主体,需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补偿金68.32亿元;(2)省辖市耕地赤字量占赤字总量82.22%,县域耕地盈余量占盈余总量的92.49%;(3)建议将耕地保护补偿纳入到省与县(市)财政转移支付的决策中,耕地赤字的县(市)将补偿资金上缴省财政,由省财政将补偿金下解到耕地盈余的县(市)财政,从而真正形成对发达与欠发达地区耕地保护的双向激励。研究结论:耕地保护县(市)财政补偿是耕地保护补偿的关键,提出的思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2.
林业县域经济是国家林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农民致富和改善社会福利的关键。通过在林业十大产业发展兼具优势与特色的典型县(市)开展实地调研,归纳总结了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包括以专业基地为主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人才为中心的科技文化引领发展模式、以招商引资为主的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以保育开发自然资源为主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以生态治理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3.
中医药文化旅游推广策略研究——以泰宁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中医药文化旅游,在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文化需求的同时,促进中医药产业的传承与发展,加强闽台合作与交流,带动农民致富,改善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社会繁荣与稳定。文章通过泰宁中医药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提出泰宁县中医药文化旅游推广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4.
邬冰 《乡镇经济》2009,25(10):58-61
产业园区的建设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当前,辽宁确定以产业园区发展带动县域经济。文章通过对辽宁省县域产业园区发展特征、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县域产业园区发展提出梯度推进、政府与市场协调、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延伸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5.
[目的]通过深入研究黄土丘陵区贫困人口生计资本对生计活动的影响,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升农户生计资本存量、实现区域可持续生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基于对榆中县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熵值法分析了东北部山区、中部川区和西南部山区贫困人口的生计资本状况和生计活动方式,并对其生计活动进行评价。[结果]从农户的生计资本组合来看,榆中县整体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3类资本较为富裕,尤其在西南部山区和东北部山区3类资本缺乏型农户比例较高。中部川区各乡镇人口的总体生计资本状况较好,总指数最高,而西南部山区次之、东北部山区最低,两者生计资本状况总体匮乏。农户的生计活动主要以种植、养殖和外出打工为主,生计活动多样性程度偏低; 中部川区人口的生计活动多样性指数最高,西南部山区次之、东北部山区最低,且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加之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缺乏进一步限制了当地农户的生计多样性。[结论](1)针对不同生计资本水平和生计活动多样性程度偏低的贫困地区,需要进一步发挥民族文化产业扶贫优势,开启地域产业扶贫新模式,打造地域无公害特色农业产业品牌,提高农户物质资本边际贡献; (2)发展小额信贷金融服务,改善农户金融资本存量,预防村际农户金融资本二元极化; (3)实施免费教育培训技能学习,打造教育培训脱贫示范村,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缓解贫困人口生计压力等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扶贫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6.
闽侯县闲置农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闽侯县农用地闲置情况,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发展情况,深入分析闽侯县闲置农地的生态安全发展水平。[方法]建立闽侯县闲置农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农村垃圾处理点数量、财政支农资金、外部进入农村投资、农业生产总值、种粮补贴、自然灾害、农业技术水平、农村生物的多样性程度、农村家庭收入结构、农村生态补偿金额、农地的整理规模及环保支出占GDP比重共确定12个指标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设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进一步对闽侯县闲置农地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农村垃圾处理点数量、财政支农资金、种粮补贴、环保支出占GDP比重、生态补偿金额、生物多样性程度对闽侯县闲置农地生态安全水平起到促进作用,呈正相关趋势;自然灾害则与闲置农地生态安全水平呈负相关趋势。[结论]整体看来,闽侯县闲置农地的生态安全水平主要受到当地经济、环境及生态基础三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董恺  岳书铭 《科技和产业》2019,19(9):134-138
由于基层政府长期存在财力事权上的不均衡,我国基层地区义务教育供给存在着差距。2001年的"以县为主"的县统筹财政制度开始实行,义务教育的负责主体变成了县级政府。借助2002年到2016年的山东省县级数据,运用泰尔指数作为分析工具,结合此期间山东省出台的教育改革措施,分析其对于缩小义务教育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制度仅仅改善了中等收入县级地区之间的差距,对于高收入和低收入地区并没有太好的效果,就目标而言,由于县级各地区上经济实力和义务教育规模的固有差距,导致无法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8.
[目的]以河南省中牟县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价中牟县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试图探索适合中牟县低碳农业的发展道路,并为当地低碳农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采用统计数据分析法、调查统计分析法以及层次分析法。搜集分析2005~2015年中牟县低碳农业相关数据,构建低碳农业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中牟县低碳农业历年综合得分。[结果]中牟县低碳农业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2015年年均增长率14.50%。其中,农业社会因素、农业经济因素发展得分高于低碳农业综合得分,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3.90%、25.20%,但农业资源和环境方面发展缓慢,年增长率分别为2.30%、-1.40%。[结论]中牟县低碳农业呈现稳固上升发展态势。2005~2015年中牟县低碳农业数据分析表明,农业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发展是中牟县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农业资源的投入、农业环境问题已成为中牟县低碳农业发展的主要阻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9.
[目的]科学合理的适宜性评价是确保耕地整理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于我国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该研究首先选取可以反映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的指标因子,然后参考胡学东提出的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引入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双重约束,对研究区域在双重约束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并通过K-Means聚类法将研究区域的耕地整理适宜性分区进行合理划分。[结果]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对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水平具有重大影响,高生态安全约束与高社会经济约束会降低耕地整理的适宜性,低生态安全约束与低社会经济约束会提高耕地整理的适宜性。[结论]引入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山地区域在社会经济与生态安全双重约束状态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情况,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可以更加合理准确地对处于约束条件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是对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方法的丰富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0.
[目的]分析苹果种植户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研究适合苹果种植的农地规模,提高白水县果农苹果种植的经济效益,探索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丰富以果蔬为主的集约型经济作物适度规模经营研究范围。[方法]采用实地调研法,对陕西省白水县230户苹果种植户进行问卷调查,从收益最大化角度,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苹果生产的投入产出进行经济分析,构建收益最大化模型,测算白水县苹果种植的最适规模,分析苹果产量的影响因素,探讨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有效面积和果农参加技术培训对苹果产出的影响和贡献程度,并用钱克明等对农地的适度经营规模定义进行结果验证,最后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结果]经过分析,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有效种植面积、果农参加技术培训的次数对苹果的产出具有显著影响。以农户收益最大化模型测算的劳均经营规模面积在0363~0447hm2(544~670亩)的可视为适度规模,根据钱克明等的适度经营规模目标值的计算,其函数解为550,在适度规模范围之内。即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0751~0966hm2(1127~1449亩)。目前白水县苹果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农资市场环境和劳动力投入方面仍然存在短板。[结论]建议扩大白水县户均苹果种植面积,提升土地经营效益,从而增加果农收入,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创新发展模式;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促进苹果种植户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非农收入; 从法律上规范农村地区农资市场环境; 规范农户绿色生产经营行为,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和开发新的高效肥料; 政府引导农地的适度规模集中,整合资源进行规模化、现代化的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