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4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92篇
财政金融   226篇
工业经济   217篇
计划管理   946篇
经济学   1344篇
综合类   784篇
运输经济   51篇
旅游经济   63篇
贸易经济   708篇
农业经济   1791篇
经济概况   1011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535篇
  2012年   692篇
  2011年   756篇
  2010年   505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四川秦巴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秦巴山区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近几年得到了一定发展。简述了四川秦巴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滞后、企业规模偏小、加工方式粗放、质量安全隐患高等问题,这些因素成为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障碍。为此,提出了以集群模式来规划发展产业,增加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思路,并从企业发展、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2.
新疆棉农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态度和支付意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态度和支付意愿研究,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意义重大。分别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条件价值评估法、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回归等方法对(1)棉农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态度,(2)棉农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支付意愿(WTP),(3)影响棉农支付意愿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棉农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态度非常积极,但是当与自身利益相冲突时,则趋向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新疆每户棉农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支付意愿是113.96元/年,49.64%的被调查者选择的支付区间是[12,60)元/年,累计百分比占70.65%;农户的教育水平和是否参加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新疆农户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3.
山东省农地面积较广,利用类型丰富,农地的合理利用对推进山东省农业经济发展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山东省农地利用状况,从自然因素、土地投入、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农产品市场意识及经营手段等方面探讨影响农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因素,通过构建DEA模型,对农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应用分析,并提出加大农业用地投入和建设、优化农业用地结构和规模、强化市场经营意识和管理等提高山东省农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山东省土地合理规划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4.
Mobilising under-utilised low carbon (ULC) land resources for futur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n help reducing pressure on high carbon stock land from agricultural expansion, particularly for deforestation hotspots like Kalimantan. However, the potential of ULC land is not yet well understood, especially at regency level which is the key authority for land-use planning in Indonesia. Therefore, this study explored ULC land resources for all regencies in Kalimantan. By analysing information from six monitoring domains, a range of indicators were derived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physical area of ULC land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It was found that these indicators show largely different values at regency level. For example, regency Pulang Pisau has a substantial area of ‘temporarily unused agricultural land’ but a very limited area of ‘low carbon land’ – this implies that not all ‘temporarily unused agricultural land’ is ready for future exploitation when assessing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s a result of such diverging indicators, using a single indicator to quantify available ULC land resources is risky as it can either be an over- or under-estimation. Thus, ULC land resources were further explored in the present paper by taking four regencies as case studies and comparing all the indicators, supported with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evidence collected from narrative interviews. This information was used to estimate ULC land area by possible land-use strategies. For example, Gunung Mas was found to have a large area of low carbon land which is not occupied and might be suitable for oil palm deployment. However, the major limitation is that physical estimates cannot provide a complete picture of ‘real’ land availability without considering a broader range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e.g. labour availability). Therefore, physical land area indicators from different domains must be combined with other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especially the socio-economic factors underlying land under-utilisation to obtain better estimates.  相似文献   
125.
【目的】通过定量方法准确评估农业综合开发对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农业综合开发对蔬菜产业的项目干预效应入手,以县级为单位,将当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内容包括蔬菜产业的县级单位划分为干预组,其他为控制组。采用可以有效解决样品选择偏差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通过引入协变量、平衡检验、匹配等步骤,在控制组中找到与干预组成员单位特征相似的成员,构建反事实研究框架。【结果】结果得出,项目干预组比控制组区域的蔬菜播种面积占比高出1~3个百分点,说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蔬菜产业的扶持对蔬菜播种面积的扩大有促进作用,利于蔬菜产业壮大。通过协变量影响力分析得出,地区的蔬菜生产优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侧面证明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扶持方向紧跟区域优势的政策宗旨。【结论】可见,通过有方向性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扶持特定产业对促进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和实现农业结构优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6.
[目的]对河南省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可为实现低碳农业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农业生产中翻耕、灌溉、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用柴油等6个方面碳源,采用碳转化系数法、标准差、变异系数与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 (ESDA)对河南省1993~2015年的农业碳排放及其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运用LMDI模型对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速分别为4.32%和3.72%。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空间分布呈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主要年份高碳排放区集中于豫东南地区;碳排放强度多为Ⅱ级和Ⅲ级水平,空间分布更为均衡。23年来,河南省各地农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的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整体上均呈扩大趋势,农业碳排放量的集聚趋势更为明显,高碳排放区域有向豫东南和豫北地区进一步集聚的趋势,农业碳排放强度趋向于均衡化发展。生产效率、劳动力和结构因素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而农业经济发展因素对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结论]未来河南省还须进一步采取措施,有效实现农业碳减排。  相似文献   
127.
[目的]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逐渐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分析农业生态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及负面影响,协调两者间的关系,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和数据调查法,以武汉市黄陂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农业生态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及负面影响。[结果]农业生态旅游对黄陂区域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有效地促进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就业及国民经济的增长,然而也存在农业生态旅游投资大、农民获利不均等因素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等负面影响。因此政府有必要提前科学规划农业生态旅游,提供支持引导,培养和提高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保障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结论]鉴于黄陂区农业生态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高于负面影响,为进一步保障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综合协调各个方面,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以其为推动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8.
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决策服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近年来,GIS技术逐渐渗透到农业各环节,在助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文章将介绍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农业部农业决策服务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应用,与农业系统从业者分享我们的GIS应用经验。[方法]在构建我国农业决策服务系统过程中,根据我国农业产业特征,选择以Eclipes为开发环境,以Oracle 11gR2为数据库,以SuperMapGIS-T ServerV2.0为服务发布管理平台,以国家测绘局提供的空间地理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WebGIS、REST架构等先进技术,把全国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管理范围内的地理信息进行分类编制,建成一个功能齐全、应用方便的农业决策服务系统,从而实现了把GIS技术在农业部管理决策层面上的应用。[结果]通过深入调研、走访和分析,迄今历时2年时间,在设计并搭建农业部电子政务内网应用支撑平台的基础上,经研究策划,初步建成了农业部决策服务系统。[结论]GIS技术在农业决策服务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不仅可为农业决策服务系统提供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方法,而且通过该决策服务系统的运行,还能够实现农业部门提供日常监管和应急决策所迫切需要的空间信息。因此,GIS技术在农业决策服务中的应用前景广阔。GIS技术在农业决策服务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尤其是系统建设思路和架构,对继续探索GIS技术在农业各业务领域中的应用和农业信息平台研发,都将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9.
城市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主体和减排的主要承担者。本文以乌鲁木齐市低碳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乌鲁木齐建设低碳城市的优劣势,提出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以期对乌鲁木齐市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0.
[目的]分析小农户合作生产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促进小农户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方法]首先分类分层确定样本县、样本村,随机分类确定样本户,然后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农户数据,并利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模型对农户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结果](1)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种植结构单一,非农收入比重高,农业兼业化严重;(1)描述性分析表明,土地规模、人均农业纯收入、农机、农业社会化服务、县域经济、土地转出意愿对农户合作生产具有正向影响,家庭人口数量、非农收入对农户合作生产影响为负;(2)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对农户合作生产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非农收入、农业社会化服务支出和土地转出意愿。[结论]小农户合作生产意愿一般,农业社会化服务支出、土地转出意愿对小农户合作生产具有正向影响,非农收入对农户合作生产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