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13篇
工业经济   13篇
计划管理   59篇
经济学   63篇
综合类   62篇
贸易经济   33篇
农业经济   515篇
经济概况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新疆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成为我国土地整治的重点地区和国家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工程的实施地区。2001年以来,新疆累计投入资金50×108元,实施土地开发整治项目292个,新增耕地面积7.15×104hm2。要结合新疆土地利用,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理念,坚持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围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安居富民、定居兴牧等民生工程,积极探索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新机制,扎实有效推进新疆土地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62.
关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需要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农村承包地流转是继1978年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后的又一制度创新,我国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各种模式的土地流转.但由于缺乏政府的引导,土地流转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土地流转信息不畅通、土地流转形式混乱及农民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随着土地流转市场发展而初步形成的土地流转中介机构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文章介绍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机构的形成机理、现状,并针对其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3.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是城乡二元、城市优先的现代化战略的产物,改革农地制度应该是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过程。在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迅速向农村扩张的过程中,正好带来了一个改革农地制度、剥离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的机遇。  相似文献   
64.
陈恩虎 《中国农史》2006,25(2):99-107
有关清代田宅交易中“喜礼”俗例的探讨,史学家所利用的材料局限于乾隆刑科题本。本文利用遗存的徽州文书探讨皖中地区,尤其是巢湖平原田宅交易过程中存在的喜礼俗例,揭示了清代中叶以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所有权属转让关系。  相似文献   
65.
目前基于知识的地图综合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大都集中在地形数据或地形图综合知识的研究上,针对某一专题的制图综合知识规则更不多见,主要原因在于专题地图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特殊要求限制了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有必要针对某一领域的专题地图分别建立制图综合知识规则,促进专题地图综合知识的系统化、规范化及专题地图自动综合的发展.因此在现有的各种技术规范和综合规则的基础上,结合农用地分等汇总制图综合的实际工作,较全面的总结农用地分等汇总制图综合过程中需要遵循和运用的知识,包括基于应用的知识、专家知识、图形和拓扑关系知识、语义知识、过程性知识,并用人工智能中的产生式规则进行知识表达.  相似文献   
66.
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社会监督机制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当前的耕地保护社会监督机制还主要依附于行政管理和行政监督,造成当前的社会监督机制缺乏独立性和监督标准,社会监督内容和监督程序不完善。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社会监督机制,除了加强行政监督的基础建设外,关键是要建立相对独立运行的社会监督机制和与行政监督相配合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67.
基于AHP的耕地保护公共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执行耕地保护政策过程中出现了"自上而下"、"激励主体"两种不同的保护模式,不同模式政策执行效果有显著差异。耕地保护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偏差,中央政府保护耕地的政策目标不能得到有效实现,耕地保护的主体——农户的基本利益也不能满足,耕地质量的隐形下降与保护效果的明显欠佳。这些现象都表明需要客观评价不同模式的耕地保护政策。河北是农业大省,唐山市是其经济发达、耕地保护任务艰巨的典型地区。根据唐山市典型农村356家农户进行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和资料,选取评价指标和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自上而下"、"激励主体"两种不同模式的耕地保护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激励主体"的耕地保护模式在执行效果上显著优于"自上而下"的耕地保护模式。研究结论表明需要从"自上而下"的行政模式向以经济激励为核心"激励主体"的市场模式转变,这对优化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8.
现阶段我国农用地管理的目标转变和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我国农用地利用和管理的现状入手,针对我国农用地利用和管理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提出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农用地管理的目标必须实现战略转变,即由“数量管理”转变为“数量和质量并重管理”。文章认为,正在全国开展的农用地分等定级和估价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对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和估价成果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9.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大量的农用土地被征用,因而产生了失地农民问题。文章从失地农民问题的现状入手,指出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在于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土地征用权的滥用、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失地农民安置方式不科学、司法救助体系缺乏,并针对缺陷提出了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以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70.
农地非农化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分析农地非农化实质的基础上,探讨了农地转用价格过低的原因,认为要充分考虑到农地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选择价值以及产权意义上的价值,把农地的正外部效应充分内化,修正扭曲的农地资源价格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非农用地的数量.运用农地非农化土地一级市场的模型,认为存在农转非市场失灵,政府要在多目标决策的前提下进行干预,通过提高价格来降低农地市场供给曲线的弹性,从而起到控制农地非农化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