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6篇
  免费   324篇
  国内免费   177篇
财政金融   251篇
工业经济   247篇
计划管理   950篇
经济学   1595篇
综合类   1011篇
运输经济   53篇
旅游经济   101篇
贸易经济   712篇
农业经济   632篇
经济概况   102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563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520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10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由于经济增长与金融成长有极强的内生关联,中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地带性差异决定了金融体系的分布格局和发展层次。从面上看,随着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深化,优势要素会由区域内向区域外扩散和辐射,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落后地区的经济-金融因素,区域金融的发展空间得以扩展,从而逐步形成统一的金融市场。从点上看,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间金融对民营经济的内在性金融支持,决定了民间金融在金融体制变革和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2.
刘君德 《经济地理》2006,26(6):897-901
文章着重介绍新发现的中国“行政区经济”现象,论述其表现特点、本质内涵、产生的背景、发展走势。在此基础上讨论转型期中国特色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3.
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区域协同与跨区域竞争的时代,其发展趋势是实现区域旅游合作。旅游业区域合作的目标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构建无障碍旅游机制,实现一体化,使区域旅游要素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流动,实现旅游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24.
陈烈  孙海燕 《经济地理》2003,23(1):126-130
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一切研究方法的基础,是进行区域分析的方法之一,文章把对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旅游资源开发的区域比较研究定位在与其地理位置上毗邻的六个县市,从旅游资源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现状、程度及旅游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研究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步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即规划带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形象驱动,实施旅游品牌战略;区域联动,实施旅游网络战略。  相似文献   
125.
基于区域外部性的城市群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兴华  郭子彦  赵璟 《经济地理》2007,27(3):463-466,475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出发,并通过关中城市群实例,分析得出市场外部性与政府行为外部性是导致城市群内部利益矛盾的重要原因,进而造成城市群发展不协调。要减弱外部效应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解决思路是外部效应的内部化,通过制度的合理制定,达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6.
In this paper we study an industry in which there is an ongoing sequence of R&D races between two firms. Firms are engaged in product innovation. Products are horizontally and vertically differentiated. There are two key characteristics/dimensions to products, and the level at which these are embodied in products can be increased by R&D. At each time firms can spend R&D on improving their product in one or both dimensions. We allow the possibility of economies scope — so R&D undertaken in one dimension can spillover to the other. The question we are interested in is whether a firm that is ahead in a single dimension but behind in another will focus all its R&D effort in the area in which it is ahead (product specialisation), or whether it will try to do R&D in both dimensions in the hope that it might get ahead in both and end up with a superproduct that dominates in both characteristics. The outcome of this R&D competition determines a Markov transition probability matrix determin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industry. We show that when the R&D technology is characterized by constant returns then the only steady-state outcome is one in which the economy stays forever in a position in which one firm produces a super-product and the other gives up doing R&D altogether. This outcome is unaffected by the degree of economies of scope. When the R&D technology is characterised by decreasing returns, then the industry will visit all states and so will exhibit both product specialisation and superproduct dominance at various times. Now the extent of economies of scope matters and we show that the greater the extent of economies of scope, the less likely is the industry to exhibit product dominance, and the more likely it is to exhibit product specialisation.  相似文献   
127.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群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大量的非传统区域经济理论所能解释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以及在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区位优势内涵的转变,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群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理论与作用,并且就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机制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8.
原始创新是我国新世纪科技发展的战略新思想.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对区域进行原始创新的可行性和显著效应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9.
陈丹宇 《经济地理》2007,27(3):370-374
在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基础上,着重探索长三角区域创新网络非同质化实质和三个创新群的外溢效率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构建了基于效率长三角区域创新网络形成内在机理的理论研究框架。长三角区域创新网络效率不仅限于“点”与“点”之间的外溢效应,而主要体现于更高层次“群”与“群”之间的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30.
朱玲玲 《物流技术》2005,(6):16-17,29
分析了发展区域物流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提升的意义,同时指出了目前我国区域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了解发展区域物流的意义和了解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物流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