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9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122篇
财政金融   385篇
工业经济   106篇
计划管理   896篇
经济学   2127篇
综合类   1535篇
运输经济   71篇
旅游经济   163篇
贸易经济   673篇
农业经济   1672篇
经济概况   159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522篇
  2019年   385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528篇
  2013年   506篇
  2012年   762篇
  2011年   889篇
  2010年   744篇
  2009年   780篇
  2008年   780篇
  2007年   550篇
  2006年   490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科学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对区域生态安全、城 市可持续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HP法 和GIS技术,定量分析厦门市自然生态本底,选取重要生态斑 块和廊道,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法模拟潜在廊道,综合构建城 市绿地生态网络,并提出绿地生态网络优化策略。结果表明: 1)AHP法可整合区域生态、经济、人文和社会等资源,全面 客观评价现状生态斑块和廊道的重要程度;最小费用路径法可 根据生境分布特征科学模拟连通各斑块之间的潜在廊道;2)厦 门市西北部的生态基底适宜性、生态源地及廊道重要性、斑块 之间有效连通性均高于东北部及中部平原区;岛内斑块面积小 且分散,南北部存在断层现象,应适度增加踏脚石和连通廊 道;3)结合城市生态发展需求,提出构建“一片、一环、三 带、多廊道、多节点”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结果可为厦 门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2.
为科学优选自然保护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构建客观评价模型对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进行定量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中国丹霞”福建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9个社区居民点的调研数据,采用序关系分析法,以居民点人口结构、居民点景观风貌与传统文化、居民点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居民点位于遗产地的位置4个一级指标和相应二级指标为评价准则,构建该遗产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优劣评价模型。研究表明,该遗产地9个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中,4个为疏解型,3个为搬迁型,2个为控制型,没有发展型。研究结果可为该遗产地社区居民点科学遴选发展模式提供定量评价依据,也可为生态价值高的自然保护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的遴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3.
“公众参与”广泛应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美国等国相继出现“公众参与”城市绿色空间管理维护的趋势,人们逐渐意识到管理维护对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性。以美国波特兰市坦纳斯普瑞公园为典型案例,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访谈、归纳推理等研究方法,从公园建设背景、设计特色出发,回顾“公众参与”前管理维护的困境,阐述“朋友和伙伴”项目的发展历程、工作内容及成效,总结“公众参与”后期维护管理的意义,分析成功推行的原因。“公众参与”有助于解决目前中国城市公园管理维护面临的投入资金不足、游人素质偏低等问题,对未来城市公园管理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4.
对芜湖城市景观形象的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城市中主要的景观如公园、广场、步行街、长江大桥等为例,探讨该市景观形象方面的利弊,分析了景观形象应如何与旅游功能相互整合,试图为芜湖及各城市的景观形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5.
基于城市群生成视角的都市农业发展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建华 《经济地理》2006,26(2):296-299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将进入城市群快速建设期。如何促进地理位置相近、交通便捷的城市间融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实践表明,都市农业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农业形态,在促进城市群生成、实现城乡融合工农互动方面意义重大。文章以长株潭为例,分析了都市农业的促进作用,剖析了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条件,对城市群生成期都市农业建设框架进行了设计,并提出若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6.
王云才  郭焕成 《经济地理》2001,21(4):399-403
本文是在系统研究典型区可持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基础上,根据东昌府区主要矛盾,制约因素和发展预期,提出了典型区“农村集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市场化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向,在综合“集约性高效生态农业,三元种植,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东昌府区平原区区域专业化发展模式,“蔬菜+建筑业+工业”现代城郊型发展模式,“蔬菜产业化+现代化新村风貌塑造”发展模式和北部旱涝碱薄区”粮菜肥轮作+大牲畜养殖”等的区域性典型乡镇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争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优化农村经济空间结构;发展农村科技,提高农民素质,加强人力资本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7.
海南经过30年的经济特区建设已正式迈入自贸区建设的新时代,所面临的地区发展与生态维育矛盾逐步加剧。为保育海南优良的生态品质,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质量,基于“健康、生态、人居”三元耦合与互动多赢的发展关系,提出与之适宜的风景园林健康理论;结合前人经验,以人居环境空间规划为切入点,解析人居环境空间研究内容。运用ArcGIS 10.2.2空间分析和Fragstats 4.2景观格局分析,解析海南省域三生空间敏感性、资源利用效率可持续性,以及资源服务范围与开发建设空间适宜性,结合人居环境空间发展特征,提出从全岛国土空间、资源统筹和空间营造3个方面进行规划引导,并提出以下观点:1)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和空间利用的合理性是有效保障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前提基础;2)遵循风景园林健康理论指导的全域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统筹规划和空间营造规划是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根本路径;3)“健康、生态、人居”三元耦合和互动多赢的关系均衡与协调是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18.
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探索北京静宜园香山寺的历史沿革,分析其相地选址、建筑布局理法,并简述其艺术价值。香山寺坐落于“藏风聚气、背风向阳”的西山东坡山腰的脊线之上,在选址方面充分体现“得体合宜”之相地要领,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的有利生态条件,满足了人居环境的基本需求。香山寺内建筑主要沿中轴布置,起承转合,形成颇具特色的“上宫下寺”的结构,错落的佛殿与自然完美融合,在景观营造方面颇具艺术性。  相似文献   
119.
针对城市型景区内旅游者和日常访问者相互影响的现象,提出“共处”空间概念,从“空间-行为”关系视角总结“共处”空间的时空特性,形成“共处”空间判别依据。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问卷调查,将人群行为划分为互不干扰、围观及参与、干扰及冲突3类,从空间优化与管理角度对列入公园年票体系中的城市型景区提出建议,梳理2类人群关系,提高游憩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120.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新方向。实现自然保护地的有效保护管理是其重要内容,关键在于通过改革形成科学、合理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而厘清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现状则是进行改革的前提。首先,对现行法律进行系统梳理,明确法律所认定的自然保护地中的自然资源类型。其次,从自然资源的产权种类及所有权改变、用益物权流转三方面总结了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制度现状。再者,从各类自然保护地申报设立的条件和环保督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两方面入手分析了自然保护地的自然资源保护管理现状,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采取的措施出发分析了目前的改革探索,并提炼出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存在的四大问题,即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界定和要求较局限、自然资源所有权行使人虚位、公权与私权的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改革探索中物权途径面临制度障碍。最后,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改革的4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