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3篇
财政金融   38篇
工业经济   44篇
计划管理   82篇
经济学   113篇
综合类   92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18篇
贸易经济   102篇
农业经济   19篇
经济概况   7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We explore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TCE) and real option (RO) rationales for alliance governance and find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each depends upon the type of uncertainty confronted. Our review of alliance activity from 1995 through 2000 for 642 alliances confirms that governance is influenced directly by partner, task, and technological uncertainty and by interactions among asset co‐specialization, partner uncertainty, and task uncertainty. Consistent with TCE, co‐specialized assets increased the likelihood of hierarchical governance. Partner and task uncertainty increased this effect. Consistent with RO, we find technological uncertainty decreased the likelihood of hierarchical governance.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2.
本文基于我国1992-2003年间的数据,对产业间-产业内贸易结构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联系进行检验。首先将产业内贸易分为水平型与垂直型两类,考察了产业间贸易、两种类型产业内贸易结构的演变。然后探讨了贸易结构的这种演变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贸易结构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具有增加趋势;产业间贸易比重略低于垂直产业内贸易比重,但呈现减少趋势;水平产业内贸易比重一直较小。我国垂直产业内贸易与我国参与国际垂直分工的程度密不可分,并且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分工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趋势。由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涉及中间品的进口,又涉及最终产品的出口,就产生了“分工利益”和“贸易利益”。分工后的比较优势、规模优势属于“分工利益”,而“价格倾斜”优势属于“贸易利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最发达国家能从分工中获取“分工利益”和“贸易利益”,而落后国家在获取“分工利益”的同时“贸易利益”可能受损。  相似文献   
84.
蒲华林  张捷 《财贸研究》2012,23(1):70-76
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引致贸易伙伴的诘难,国内外学者的实证分析却表明中国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取的国内价值增值非常有限。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主要表现为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进出口,这一特征在机械运输设备和自动数据处理产业表现得尤其明显。通过计算1994—2007年零部件进出口的单位价值比率,发现中国出口零部件的单位价值远远低于相同编码进口零部件的单位价值。这意味着中国在进口大量高价值零部件从事终端产品低附加值出口加工的同时,也在制造并大量出口低价值零部件。中国激增的贸易顺差是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副产品,掩盖了产品价值真实的国际分配。中国要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强国并获得更大的国际分工利益,必须从提高国产零部件的价值开始。  相似文献   
85.
中美贸易顺差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东亚产品内分工着手分析东亚产品内分工形成的原因,并分析东亚产品内分工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其影响的程度和稳定性做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东亚产品内分工和中美贸易顺差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的结论,并在产品内分工的背景下提出应对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以及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对策,即短期内通过在贸易冲突的谈判过程引起美国对原产地的重视,长期内不断实现产业升级彻底解决中美这种结构性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86.
东亚生产网络分工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基于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结合影响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的国内因素进行考察,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对我国制造业整体以及不同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均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将东亚生产网络分工的作用效应进行分解,发现东亚生产网络分工主要是通过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技术外溢效应途径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的出口竞争力,但理论上所预期的规模经济效应并未发生促进作用。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作用途径在制造业不同部门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东亚生产网络分工所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效应所驱动,即便是此类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程度很高的制造业行业所获得的技术外溢效应并不显著。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却并非由东亚生产网络分工所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技术外溢效应所推动。这种分工状况容易导致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锁定效应,压缩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87.
张峰 《经济与管理》2012,26(5):13-16,43
世界经济危机迫切要求实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产品内国内分工,东部地区主要从事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这样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又维护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产品内国内分工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参与全国和世界分工过程,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是实现经济全国化,走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8.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ynamic effect of globalization at the disaggregated level of sectoral export diversifi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specialization on income inequality using a panel data set of 52 Asian and Western countries from 1988 to 2014. The paper uses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 applying the 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GMM) estimations that provide more accurate and better results than those obtained with static panel data model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i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ufacturing specialization and inequality while sectoral export diversification has been the driving force of inequality. For sub-groups of countries, higher sectoral export diversification increases inequality and higher manufacturing specialization decreases inequality in high-income Asian countries and European Union (EU) member states. Moreover, the study finds insignificant effects in low-income Asian countries and Anglo-Saxo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89.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VS) is quantified by the VS share, which measures the average import content per dollar of exports. A characteristic of China’s export trade is its strong dependence on assembly and processing activities. To take proper account of this, China’s VS shares should explicitly distinguish processing export production from other production. We estimate China’s annual VS shares from 2000 to 2012—the latest year for which a special input–output table is available that makes such an explicit distinction. We find that VS shares increased from 2000 to 2004 and subsequently started to decrease. To explore why it has declined, we introduce a new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pproach. We find that the decrease of the VS share appears to have been driven mainly by the substitution of imported intermediates by domestic products. This occurred in particular in the production of exports, which implies an upgrading of China’s posi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相似文献   
90.
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经济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回归从专业化和多样化层面探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不论是专业化还是多样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均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样本检验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主要存在于沿海省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中小企业。在作用机制方面,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主要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而多样化集聚则通过加快要素流动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来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