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1篇
计划管理   15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8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敬 《西藏旅游》2009,(4):52-55
说起藏文化的独特性,很多人会立即拿出天葬、水葬,火葬等特殊的丧葬形式来障取大众眼球。我个人不化极度神秘化的做法。难道藏族文化本身还不够瑰丽动人,一定要故意危言耸听才能证明其价值吗,  相似文献   
12.
名与利     
翁礼华 《新理财》2006,(9):64-64
中国古代从周朝开始就以《周礼》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在全社会推行官爵本位的等级制。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官爵大小、职位高低有关,以至于一个人死后的棺椁规格、坟墓结构、丧葬礼仪都按官爵等级享受。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 某物流公司为司机及送货工人每人购买了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份保险的保额为10万元人民币。2009年5月7日下午,司机张某在送贷过程中发生车祸,不幸死亡。交管部门认定,张某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很快,保险公司赔付了全部保险金。但张某的亲属又申请工伤认定,要求物流公司支付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10万余元。物流公司认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北河庄村基督教信仰者丧葬仪式的考察,通过仪式中被改变的仪式和未被改变的仪式这两个个方面,研究在基督教文化进入传统文化时的丧葬仪式,并最终得出结论:仪式行为和仪式意义结合的紧密程度决定了仪式被改变的程度;易被技术化的仪式更易被改变;人们对传统的依赖导致仪式改革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很多葬礼讲求绿色环保。用俄勒冈州“天然葬礼公司”老板比尔的话说,丧葬用品选择标准就是“生物降解程度越高越好”。该公刮的“王牌产品”包括用废旧报纸制成的棺木和用天然纤维制成的寿衣。此外,墓地也尽量饰以花草植物。  相似文献   
16.
调查地:河南省沁阳市王曲村 殡葬改革的目的是推行火葬,节约土地、资金、木材等,减轻群众负担,倡导“两个文明”。然而在河南农村,一些地方丧葬的陈规陋习又在抬头甚至愈演愈烈,影响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确实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17.
石恪 《魅力中国》2013,(10):298-299
丧葬习俗是一个民族对亡者的处置程序。被赋予了很多人类独有的认识和观念。文中主要从黔中苗族的丧葬仪式入手,窥探到苗族人民重视人的灵魂的永生;重视阴阳的沟通;重视对祖先的崇拜和感恩,从中探讨其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大力推行丧葬改革的背景下,土葬文化逐渐陌生化,其具体流程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土葬文化已出现断层局面。以N县X村作为田野调查点,通过调查法记录土葬的具体流程,来分析土葬的心理抚慰功能及其历史文化意义。同时通过对传统土葬的记录和现代改革的探索,展现丧葬改革里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并探索丧葬改革下新政策的推行之路。  相似文献   
19.
赵庆伟 《金卡工程》2010,14(4):290-291
本文借助于社会变迁的理论通过对农村丧葬形式的变迁过程分析,来探讨制度和文化的变迁过程,同时对殡葬改革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姗姗 《商》2014,(44):80-81
丧葬作为重要的人生礼仪,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二次葬作为一种独特的丧葬方式,历史悠久,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安庆桐城市三畈村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以三畈村为调查对象,探讨了二次葬的过程,分析相关原因,以期深层次的把握二次葬的内涵,并对殡葬改革提出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