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7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3篇
财政金融   522篇
工业经济   396篇
计划管理   1055篇
经济学   835篇
综合类   375篇
运输经济   41篇
旅游经济   12篇
贸易经济   1277篇
农业经济   335篇
经济概况   75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8篇
邮电经济   3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458篇
  2013年   413篇
  2012年   487篇
  2011年   532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徐新伟 《当代经济》2007,(7X):84-85
文章主要是分析贸易模式结构的变化,即中国产业内贸易变化趋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产业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以及相关的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2.
与传统贸易理论不同,产业内贸易理论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其分析框架,从从事国际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行为角度来解释产业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形成,为厂商行为与贸易尤其是产业内贸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作为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三大基石,需求的多样性与重叠性、产品差异性和规模经济对企业如何跨国经营,提高一国国际竞争力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需求多样性和重叠性的存在有利于企业克服各种市场隔离,  相似文献   
73.
对国际贸易结构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充分揭示了技术在贸易尤其在制成品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对中韩双边制成品贸易的技术结构差异进行分析,从根本上揭示两国间贸易的真实竞争互补关系.本文借鉴Lall(2000)对制成品的技术分类方法,在详细考察中韩双边制成品贸易技术结构演变路径的基础上,深刻阐明其背后两国间竞争互补关系的变化,得出中韩双边制成品贸易互补性较强且不断增强的结论,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两国经贸关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4.
垂直专业化贸易:理论模型与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伟  马征 《技术经济》2006,25(8):110-114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最新论题之一是对国际垂直分工以及基于垂直分工贸易的关注,本文在较为系统梳理这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产品内国际垂直分工的角度切入,测算了中国典型年份的垂直专业化贸易程度,并对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设备制造业占我国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的30%以上,纺织业其次;关税与垂直专业化贸易扩展呈明显的正相关联系;产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居多的部门一般具有较高的垂直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75.
袁弘  朱道林  耿春华 《经济地理》2004,24(2):254-256,262
如何利用临街样点地价推算区片平均地价及基准地价始终是城镇基准地价评估的一个难点。文章利用赤峰市的实际调查数据,分别采用临街贡献率和面积加权两种方法推算区片平均地价,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区片价与临街地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两种方法所推算的区片平均价是基本一致的,而且区片价与临街地价之间呈“反S”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76.
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也是资产计价和资产评估研究的理论基础 ,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必然带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方法的新变化。半个世纪以来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源泉的认识 ,逐步从崇尚物质资本积累的资本决定论 ,过渡到重视科技进步 ,强调以人的素质为中心进行人力资本积累的人力资本中心论。在此演进过程中 ,出现了三次大的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哈罗德多马模式的产生和发展。该模式假定生产中只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 ,而且两者配合比例不变 ,并假定技术水平不变 ,经济增长率只取决于…  相似文献   
77.
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述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 ,它分为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两种。根据不同的模型 ,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可以由规模经济、消费者的多样化偏好、相互倾销等原因引起 ;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可以由要素禀赋差异等原因引起。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可以减少一国贸易自由化时的经济调整成本 ;产业内贸易既显示了一国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也与经济发展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如果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从产业间贸易发展到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之后 ,可以进一步发展到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这将是我国经济赶超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领域的反映。我们应当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8.
产品内分工理论是近期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中的研究前沿。该理论虽然最近才被国际贸易学界关注,但是与其相似的理论形成已久。本文在综述产品内分工理论历史沿承的基础上,探究该理论的范式嬗变。  相似文献   
79.
产品内分工下西方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了许多突出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即为出现了以纵向专业化为基础的全球性的产品生产协作,即原来集中于一国或一地的产品生产现在分散到了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某特殊阶段或零部件与组件的生产,从而使国际分工由产业间、产业内深化到了产品的内部,我们将以产品内部分工为基础的中间投入品贸易称为产品内贸易(intra—product trade,参见Amdt,1997 and 1998)。产品内贸易不同于产业内贸易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它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重新活跃起来,不但在量上构成为国际贸易显著增长的原因,而且成为国际贸易流向与格局变化的重要力量。根据Feenstra与Hanson(1997)的计算,美国进口投入品占总中间投入品购买量的比例从1979年的8.6%上升到了1990年的13.9%,  相似文献   
80.
计对袭卷全球的蠕虫病毒,微软提供了Windows update站点和自动更新服务组件,Windows操作系统及Office、SQL、Exchange等微软其他产品可以及时获得补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