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97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160篇
财政金融   2234篇
工业经济   1941篇
计划管理   5167篇
经济学   5184篇
综合类   1419篇
运输经济   206篇
旅游经济   22篇
贸易经济   6007篇
农业经济   627篇
经济概况   5760篇
信息产业经济   45篇
邮电经济   65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678篇
  2022年   549篇
  2021年   775篇
  2020年   828篇
  2019年   910篇
  2018年   334篇
  2017年   650篇
  2016年   758篇
  2015年   945篇
  2014年   1815篇
  2013年   1998篇
  2012年   2560篇
  2011年   2269篇
  2010年   2019篇
  2009年   2060篇
  2008年   2030篇
  2007年   1418篇
  2006年   1273篇
  2005年   1222篇
  2004年   1042篇
  2003年   1180篇
  2002年   499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2篇
  19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浙江经济》2003,(9):12-13
近年来,随着行业垄断的打破、开放领域的增多、限制政策的减少,民间资本进入的领域正在日益扩大民间投资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制造业与服务业领域,而开始任基础设施建没、科教文卫、金融保险以及旅游等领域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甚至破冰式进入了一些传统的垄断行业腹地,呈现出一种红红火火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2.
郁丽君  张涛 《发展》2003,(9):72-73
甘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甘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向实现总体小康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与全国相比,无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还是小康实现程度,都明显滞后。根据2001年的统计数据,甘肃的国内生产总值不足全国的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7%,人民生活水平的小康实现程度只有80%(全国在2000年时达到97%),在尚未实现总体小康的条件下,就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这就意味着,甘肃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既要弥补以往形成的差距,达到总体小康水平。也要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3.
94.
95.
96.
顾煜 《乡镇经济》2003,(10):26-28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产业结构更替与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就必须提高产业结构的联动性。将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综合起来考虑,既要看到广西目前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又要能够在危机之中寻找到发展的机会和正确的切入点,要结合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充分运用政策的导向功能,从内外两方面共同促进广西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97.
98.
着力打造环杭州湾重化工业基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占恒 《浙江经济》2003,(13):36-37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构筑浙江产业发展新高地,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实施这一战略的一个深层问题是,如何认识和把握浙江制造业的先进性,尤其是如何根据国际经验和浙江发展阶段的变化,推动浙江经济逐渐由轻加工阶段向重化工业和高加工阶段转移,往强化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集中力量打造若干重化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99.
近20年来,经济学理论越来越重视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制度因素不是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吴敬琏教授有一句经典名言,那就是“制度重于技术”。近年来,中关村抓住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大力推进软环境建设,有力地促进了高新  相似文献   
100.
城市化是促进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国民经济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进一步突出城市的集聚和带动作用,以城市为中心和主要载体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根据现实经济基础和客观条件,临海市完全有条件在现有中等城市规模的基础上,建设成为浙东南区域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