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110篇
工业经济   78篇
计划管理   101篇
经济学   136篇
综合类   36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04篇
农业经济   27篇
经济概况   7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葛亮 《河北企业》2023,(4):24-27
碳关税是影响机电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以2004—2019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究碳关税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征收碳关税对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起到阻碍作用,会导致机电产品出口成本增加、企业负担加重,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因此,在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应对他国征收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以高耗能为代表的机电产品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2.
城市竞合关系下合作试点相比单独试点是否能够带来试点效果的提升?已有研究对试点效果的探讨大多基于城市间竞争关系这一前提假设,较少关注城市间合作机制被引入试点模式后可能产生的试点效果差异,且对于城市间合作是否有效存在争议。选取我国于2013年启动的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为案例场景,将此轮试点形成的以单一城市为申报单元的“单独试点”和以城市群为申报单元的“合作试点”作为核心分析对象,利用2009-2018年全国2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单独试点与合作试点的碳减排效应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可能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单独试点能够显著促进试点城市的二氧化碳减排,合作试点的影响效应不显著;(2)单独试点中,经历过上一轮试点的“十城千辆”试点城市相比本轮试点中新加入城市实现了更好的碳减排效果,但“十城千辆”试点城市的优势在合作试点中却并未显现;(3)单独试点与合作试点均会对周边城市二氧化碳减排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且合作试点所带来的溢出效应比单独试点大。  相似文献   
603.
政府审计可以通过规制政府和责任人的制度和行为发挥碳减排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假设,本研究分别以2007~2018年和2012~2017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角度实证检验政府审计(政府环境审计业务和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可以降低碳排放水平,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地区碳排放;目前审计署执行的政府环境审计碳减排效果弱于地方政府环境审计的碳减排效果;财政状况越好的地区,政府环境审计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越强。以上发现为政府审计的碳减排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为完善我国环境治理政策工具、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04.
在“30·60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碳减排压力巨大。从碳排放占比来看,工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约占70%,推进工业节能减碳提效是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开展了“双碳”目标下企业节能减碳路径探索研究,可为工业企业开展节能降碳增效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05.
薛飞  陈煦 《财经研究》2022,(7):79-93
实施有效的绿色财政政策是推动节能减排,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文章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为切入点,借助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绿色财政政策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1)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示范城市的碳排放水平,其碳减排效应在示范城市建设后的第二年后开始逐年显现,并随着年份的推移逐渐增强。(2)机制分析表明,示范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主要是通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单位GDP能耗、推动产业低碳化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等途径实现的。(3)异质性分析表明,示范城市建设对非老工业基地城市的碳减排效应大于老工业基地城市,对非资源型城市的碳减排效应大于资源型城市。(4)成本与收益分析表明,开展示范城市建设虽付出了一定的财政成本,但其在促进非碳指标减排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为中国未来实施更加有效的绿色财政政策,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06.
607.
在农业碳减排初显成效的背景下,荷兰政府明确了科技碳减排、政策碳减排与市场碳减排的方向,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农业碳减排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农业碳减排的有利契机与现实需要。中荷两国农业碳减排在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等方面存在共同点,比较分析中荷两国农业碳减排发展状况,汲取荷兰经验,建议我国规定碳约束指标,为农业碳减排提供法律性依据,推广农业碳减排固碳技术,培养农业碳减排人才,积极跟进国内外农业碳市场,加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倡导绿色消费观,改善居民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608.
蔡宁 《中国金融》2022,(4):63-64
<正>全国碳市场已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截至2021年8月25日,平均日成交量28万吨,日成交额1403万元,且接近一半的成交量和成交额由开市首日完成,总体来看市场交投清淡,交易不活跃。为更好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优化碳市场资源配置,约束碳排放、激励碳减排,有必要借鉴欧盟、美国等国际成熟碳市场经验,推动全国碳市场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09.
转型金融是支持碳密集产业低碳转型的重要金融工具,碳密集产业是中国乃至全球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其面临较大的转型风险并将传递至金融系统。当前,随着绿色金融标准趋严,碳密集产业低碳转型存在对转型金融的巨大资金需求。转型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补充,同属可持续金融范畴,支持领域各有侧重。近年来,较多国际机构先后出台转型金融相关文件,对转型金融内涵作出界定,对转型金融标准、分类、产品创新,以及信息披露提供指引。现有国际标准对转型金融的定位虽形成部分共识,但尚未形成统一定义,本文参照既有转型金融定义,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提出转型金融内涵界定,并对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未来,为促进国内转型金融发展,建议以出台转型金融统一指导标准、严格转型信息披露、加大转型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完善转型金融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保障转型公正五个方面为重点,加快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转型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610.
基于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结合我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现状,采用D-S-R模型,对国网蚌埠供电公司2019—2023年度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碳减排绩效评价。结果表明,在D-S-R模型的3个研究指标中,响应指标随着年份的增加日益提高,这意味着国网蚌埠供电公司对减排工作的积极性较高;2023年,状态因素的分数出现下滑,这是因为企业对节能减排改造工作的投入骤然缩减,供电煤耗无明显下降。因此,需要提高对减排改造的投入力度,提高煤炭利用率,最大化控制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