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18篇
工业经济   50篇
计划管理   208篇
经济学   319篇
综合类   105篇
运输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165篇
农业经济   50篇
经济概况   41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论经济制度的内在均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维 《经济学家》2002,26(5):56-61
在一个分工的社会生产体系中,人们之间发生的交易关系实际上具有两类性质:一是整合不同的个别活动,使社会成员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实现社会生产的协作;二是实现个别社会成员获取生产成果的分配性效果。相应地,存在规范、协调这两种不同交易关系的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已有的制度变迁理论,并未有意识地展开分析经济制度的这两种不同的,功能因而不能说明两者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在经济制度的均衡和变迁中的作用。在马克思和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对交易关系和经济制度的上述细分,说明制度均衡与失衡,不仅依存于决定制度的其他外部条件,还决定于经济制度内部生产制度与分配制度的相互关系。只有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相互兼容,经济制度的均衡才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32.
从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出发,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立国有资产组织与管理体系,通过再造国有出资人,实现与股份制的对接,通过探索新型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超越国有独资企业形态的局限,意义重大。这一体系的建立,从国际市场经济公司法人所有制日益战胜私人独资企业形态的发展趋势上看,使我们完全可能找到一座能够使新型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与市场经济相对接的桥梁。  相似文献   
33.
张榕明 《经济界》2005,(3):18-19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中心环节。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其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在于,不再把国有企业改革局限于国有经济领域内部,而是放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全视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中,使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上能够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投资参股、委托经营和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到国有企业改…  相似文献   
3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已进行了三十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支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5.
秦朵  宋海岩 《经济学》2003,2(4):807-832
本的中心议题是投资效率。我们从基于标准生产函数的投资需求模型出发,从投资需求所处的非均衡状态入手来讨论投资效率。投资需求的非均衡状态由实际投资与理论投资间的偏离来定义。我们将投资效率分成投资的配置效率和投资的生产效率两个方面,并将配置效率与经济制度因素联系起来。我们使用样本期为1989—2000年的中国分省面板数据作为模型分析的实例。分析的重心是中国的过度投资需求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总投资的配置效率欠佳所造成的。从实例分析中我们发现,资本价格对投资需求几乎无影-向,而扩张性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却对投资需求有着强烈的影响。我们还发现,各省过度投资间存在彼此攀比的网络效应。然而,一旦将这些制度因素分离开来,投资配置效率还是渐有改善的。同时,地区间投资不均的程度也不断有所下降。从投资的生产效率指标估值看,东部沿海省份的效率一般高于西部省份的效率,这是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36.
马克思早就指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社会应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前进方向。自主联合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改革,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自主联合劳动为导向,从制度设计上确立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逐步建立自主联合劳动经济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经济制度,消除雇佣劳动制度的残余。本文对这一新经济制度作了初步构思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37.
经济制度动态发展理论既是马克思制度经济学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对二者在经济制度动态发展理论的研究目的、制度发展的动因、制度变革方式以及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制度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制度动态发展理论既存在差异,也有相互融通之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二者科学地结合起来并加以完善,对于我国目前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国家的两种身份(政权行使者、国有资产所有者)、两重职能[社会管理、经济(含国有资产)管理]是国家财政“一体两翼”的经济基础或思想源泉。从两权不分与计划型财政的转型入手,提出“一体两翼”思想的形成过程与理论总结,既回答了对“一体两翼”的批评与否定,又强调了“一体两翼”基本框架的现实适用性。  相似文献   
39.
合作主义:中国福利制度框架的重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合作主义 (corporatism)或称三方伙伴合作的程度在当代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福利制度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它与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相生相伴 ,相互依存 ,成为一枚硬币的两个侧面 ;它是现代文明国家发展进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结构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要素。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上我们应该有一个理性的预期 ,使之充分体现着我们价值观的追求 ,利用“后发国家”的优势和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 ,以避免当代西方福利国家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在进行经济制度的转型过程中不能忽略福利制度的转型 ,我国新工会法的颁布客观上为树立现代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法律框架的第一个支柱打下了桩基  相似文献   
40.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要素市场化意见》),提出了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总体要求,并将要素市场化作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要素市场化意见》的第四部分“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