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0篇
工业经济   13篇
计划管理   40篇
经济学   34篇
综合类   13篇
运输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51篇
农业经济   27篇
经济概况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迁徙的幸福     
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自由迁徙原本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体制和机制的束缚,人们并没有真正享有这种自由选择权。因此,当"自由  相似文献   
52.
53.
一年一度的春节,总会引发每年两次的“民工潮”大流动,从而导致全国铁路和公路运力的大紧张和大拥堵。这几年,国家不断投入巨资建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原因何在?思路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54.
在现代社会,公民居住与迁徙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当前中国公民因为没有居住与迁徙自由权,致使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迫切需要修改宪法、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等,以实现公民的居住与迁徙自由权。  相似文献   
55.
秋风 《中国企业家》2013,(11):122-123
儒家文化的地理分布与财富、市场秩序的地理分布的高度重叠,已足以说明儒家文化有助于财富积累和经济增长城乡综合计算,中国哪儿最发达?当然是东南沿海。我发明了一个词来指称这个地区:"钱塘江以南中国"。钱塘江以南中国不仅国民最为富裕,最为重要的是,市场秩序也最为完善,私人企业在这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相反,京沪这些大都会,经济固然发达,但也是权贵资本主义的大本营。为什么钱塘江以南中国经济最发  相似文献   
56.
寻找帝王蝶     
寻找"蝴蝶谷"的难度比想像中大得多。关于它,在墨西哥的LP里只有短短六七行文字,甚至没有具体的地名。我们只能用仅会的一点西班牙语,夹杂着英语,向人询问那个很多很多蝴蝶聚集的地方……终于有旅行社明白了我们的意思,直摇头,推荐我们往更热门的旅游景点去。例如金字塔啊、北方的铁路啊、坎昆的海岸啊。但我只想去看看这个奇观——上亿只帝王蝶聚集过冬的样子。  相似文献   
57.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各国的投资者蜂拥而至,寻求发财致富的机会。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盛世之下的中国,却有接近一半以上最富裕的国民考虑投资移民,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证实:中国27%的受访亿万富翁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中国社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中国正成为全球最大的移民输出国,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富豪投资移民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58.
苗族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迁徙频繁。最初是从黄河中下游迁居洞庭湖地区,之后迁入西南地区,17世纪开始越过边境进入以越南、老挝、泰国、缅甸为核心的东南亚,形成一个跨国民族。苗族之所以迁往东南亚并不是某个单独原因促成的,有其特殊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59.
江涛 《新经济》2015,(Z1):58
中国高度重视并持续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局部性和结构性风险的防患和化解。本文主要针对在新预算法和47号文及相关配套政策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被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后的转型路径,和风险在资金供给方中迁徙方向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力流动制度不断进行着改革和完善,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日益活跃的趋势。大体上看,我国劳动力流动制度变迁和劳动力流动规模演变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严格限制时期(1953-1980年代初)建国初期,国家仍允许各单位自主选择录用,企事业单位的用人基本上保持了能进能出的机制。因此,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