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0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财政金融   81篇
工业经济   29篇
计划管理   129篇
经济学   402篇
综合类   195篇
运输经济   13篇
旅游经济   32篇
贸易经济   114篇
农业经济   300篇
经济概况   4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论文在太行山文化视角下,基于该地区特色物质文化、乡土村落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一方面从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升级传播平台等角度拓展太行山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扶贫的创新路径,另一方面构建出以“宏观引导—中观支持—微观参与”为主要内容的太行山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扶贫长效保障机制。从文化层面助力“防贫”,使乡村振兴取得进一步进展。  相似文献   
22.
2020是脱贫攻坚的决胜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最后的攻坚战役号角已经吹响。回首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工作一路走来成绩颇为亮眼。丰硕成果的背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及全国上下汇聚的合力,凸显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优势。中国一定能够如期打赢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都有巨大意义的伟业。  相似文献   
23.
随着我国扶贫的伟大胜利,返贫问题成为新的关注点。针对返贫现象形成的原因、阻断机制和对应建议,论文采用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湖南一些扶贫地区展开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造成返贫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自然环境、重大疾病、文化程度和思想桎梏。论文提出其阻断机制为:建立灾害预警和应急系统、建立针对性的健康库、组织乡村培训和展开科普教育。论文对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村脱贫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4.
丁文广  雷青  于娟 《经济地理》2006,26(4):636-638
文章对甘肃省87个县以及其中的43个国家贫困县的耕地资源指标和贫困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甘肃省耕地资源禀赋与贫困之间没有相关性。因此要解决甘肃省的贫困问题,保证粮食安全战略,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提高土地质量,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片面扩大耕地面积不仅不能够提高粮食产量,反而会造成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5.
新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因素综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地处我国最西部的新疆地区的贫困人口更是与边疆稳定、团结少数民族等政治目标相联系。随着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迅速发展,吸收消化了贫困地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改变了单纯农业结构,提高了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在贫困地区经济中所占比重,增加了财政收入。此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第二欧亚大陆桥的沟通,新疆的外向型经济和旅游业也得到了空前未有的发展。这些成就在新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道路上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有部分地区变化不大,有的则出现了反复,贫困状况未能得到根本改变。这些贫困地区的存在,始终影响着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其贫困特征及原因,指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6.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对农村贫困变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利用了基于Lorenz曲线进行贫困测度及其分解的方法,实证研究了1985~2003年中国农村的贫困变动,以及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对贫困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收入不平等加剧部分地抵消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成效.  相似文献   
27.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反贫困理念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对贫困及反贫困问题的研究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本文提出,当今的“贫困”已逐渐从衣不裹体、食不果腹的绝对贫困进一步发展到基本解决温饱的相对贫困;从缺乏必要的物质财富的狭义贫困发展到就业、健康、教育、社会参与等基本权利丧失的广义贫困。反贫困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必须从被动的“救济”,转向注重提高人的可行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并举的理念。  相似文献   
28.
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即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金融发展的降低贫困效应、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效应。本文利用中国和省级1978~200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实证与理论假说相符。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
中国城市中的三种贫困类型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我们课题组在 1 999年进行了一次覆盖六省市的住户调查。本文利用这次调查数据对中国城市贫困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了考察。通过综合考虑收入标准和消费标准 ,我们把中国城镇贫困分为三种类型 ,即持久性贫困、暂时性性贫困和选择性贫困。在贫困人口中 ,有一大部分是属于选择性贫困 ,即他们的收入高于贫困线而消费低于贫困线。我们对贫困户的消费函数进行了估计 ,其结果显示以下几个因素对贫困状况产生重要的影响 :修匀收入的效应 ;人们防备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心理 ;人们为将来投资而进行储蓄的行为 ;家庭对子女教育和医疗服务的特别需要。我们还对三种贫困类型进行了比较分析 ,从中发现预测的金融资产和预测的收入 ,以及教育和医疗的特殊需要都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户的消费行为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0.
黔西南州是贵州省连片贫困的典型地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区域。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黔西南州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精神扶贫”领域,黔西南州在“扶智”“扶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还存在对“扶智”“扶志”认识不足、投入不足、主体错位,缺乏“扶智”“扶志”的文化自信等不足,这是持续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