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财政金融   14篇
工业经济   23篇
计划管理   74篇
经济学   53篇
综合类   48篇
贸易经济   42篇
农业经济   12篇
经济概况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关于中国纺织业转型与升级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纺织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纺织品服装出口一直处于全国首位,其进出口贸易的巨额顺差成为我国外汇收入和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但是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等,使中国纺织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与危机。本文从纺织发展的相关理论出发,结合我国纺织业的现状,提出了关于我国纺织业转型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2.
胡耀辉 《特区经济》2009,(12):207-208
安徽欲借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契机,推动安徽产业升级的实现。为此,本文不仅阐述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优势,还分析了制约安徽产业升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3.
申琼  刘伟 《价值工程》2010,29(31):55-56
由于收入增加、消费观念转变等因素,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是企业必须正视的事实。一方面我国农村市场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对企业对农场消费者的关注度还有待加强。企业的营销策略还不能很好满足农村居民消费者的需要。基于以上的事实,文章分析了在农村消费升级背景下,农村居民消费购买的新特征。基于这些新特征,在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层次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营销组合。  相似文献   
54.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目前长三角的产业结构已经处于合理化阶段,但是同比世界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差距,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压力。因此,长三角城市群应以服务经济引领产业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服务产业群落,通过发展服务经济带动整个地区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55.
本文分析了金融结构通过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产生的不同作用机理,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30个包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检验了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在考虑技术转移的情况下,适宜的金融结构可通过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有较显著的正向作用,而金融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56.
In recent months, strong global growth, rebounding commodity prices, and relatively accommodative financial conditions have benefited the Indonesian economy.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7 in Indonesia saw resilient GDP growth, moderate inflation, stable exchange rates, an increase in the growth of non-oil exports, and an investment upgrade from ratings agency Standard & Poor's. Investment growth, however, did not pick up enough to drive overall growth to a higher rate. The poor quality of banking-sector assets and the gaps in tax revenue—despite the fulfilment of the government's tax-amnesty program—are two of the most immediate economic concerns. President Joko Widodo (Jokowi), who is well into the second half of his term, is under pressure to deliver on his development platform, which includes making progres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forests is key to this platform. There has been longstanding tension over Indonesia's forests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values, including carbon storage, and the production of valuable commodities, including timber, palm oil, and pulpwood, which generate revenue and employment. We survey recent developments in four storylines related to forestry and climate change: first, Indonesia's commitment to reducing emissions to 29%–41% below projected business-as-usual levels by 2030,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agreements and finance that can help achieve this commitment; second, land-use rights and regulations, including a moratorium on clearing, draining, or setting fires on peatland; third, measures to prevent catastrophic forest fires like those during the 2015 El Niño,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atland Restoration Agency; and, fourth, the actions of non-state actors, especially large agribusinesses, in managing forests and peatland. We conclude by discussing differences in the approaches of Jokowi's administration and those of former president Susilo Bambang Yudhoyono's administration and by questioning whether Indonesia's budgeted resources, actions, and results to date are commensurate with its climate commitments.  相似文献   
57.
生产性服务进口不但可以通过改善中间品供给质量和结构促进国内制造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出规模的增长,而且可以通过技术溢出、知识溢出、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推动国内制造业技术升级;国内制造业产出增长会通过需求效应带动生产性服务进口规模扩大,国内制造业升级则会通过增加对富含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要素的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带动生产性服务进口的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从而,形成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升级的前向推动效应与制造业升级对生产性服务进口的后向拉动效应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双向联动机制。基于WIOT采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2000—2014年中国的生产性服务进口与国内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发展的前向推动效应远远大于国外生产性服务投入,制造业发展对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后向拉动效应也远远大于生产性服务进口;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产出增长和技术升级的前向推动效应显著,且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越高对制造业升级的推动效应越强;制造业产出增长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规模具有后向拉动效应,而制造业技术升级对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具有后向拉动效应,且技术密度较高制造业行业对高技术密度生产性服务进口的需求拉动效应更大。因此,要以本土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和技术升级为主体,以生产性服务进口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为催化剂,构建国内外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生产性服务进口+制造业升级”双向联动网络:一是通过扩大市场开放增加国外生产性服务在国内制造业中的投入,尤其要提高“FCB”领域的开放水平以引导和促进国外先进生产性服务要素投入;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生产性服务进口的技术溢出、知识溢出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有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以进一步拉动高质量生产性服务进口。  相似文献   
58.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影响其升级有两个重要原因:制造业企业内部制造环节和服务环节的分离降低了企业的装置成本并有助于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社会化的专业分工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并且在产业关联度上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历史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顶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不断地投入现代服务业所内含的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使整体产业结构不断向"软化"趋势调整.通过利用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四地以及全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比较,北京是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能够较多地利用外部服务业的地区;利用北京等四地2000-2005年的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计量检验表明在四地外部服务业的发展都将有利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中,北京市的服务业增加值提高1个百分点,将使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0.6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9.
随着浙江省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原有的依靠初级要素所形成的比较优势已不再适合传统产业的发展,甚至产生了制约作用。因此,浙江省传统产业应加强对高级要素的有效利用和培养,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依靠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实现功能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60.
由于集群网络被台资企业主导,使得台资企业协同本地企业产业升级特别是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面临困境。台资集群网络的弱根植性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间知识转移受阻是这一问题的根源。因此,提高台资当地根植性,促进本地企业加入多条价值链,培育自己的高级要素,促进内外资企业有效关联与融合,构建有利的区域文化等,已成为理想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