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6篇
经济学   15篇
综合类   21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5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4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信息化是人类实践发展的新阶段,它深化了哲学的本体论研究,拓展了哲学的认识论研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研究。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信息化对哲学的影响,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哲学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大历史观视角下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始终从农民利益出发,在根本改变农民社会地位和经济面貌的基础上,使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持续性地得到改善。"三农"历史观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民生历史观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目标;"小康"历史观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不断践行历史承诺;现阶段"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将加速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作为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的不是过时的问题,而是在理论建立之时的认知逻辑上的问题。因此,今后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不能再继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而需要以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发展创新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是20世纪末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自人类和人类社会起源时代研究和认识全部的历史,是以人类劳动的内部矛盾发展分析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是在开放的生存空间条件下对于社会主义理论做出科学的阐述,是辩证地区分了物质生产认识基础的正态与变态的历史观研究。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动物性存在即动物的生存方式在人类常态社会的延续比之仅仅认识到人类阶级社会存在阶级性更深刻。在创新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必将打开全新的局面,大步跟上21世纪哲学社会科学向前快速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或更确切地说,彻底发挥唯物主义,即把唯物主义运用于社会现象,就消除了以往的历史理论的两个主要缺点。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  相似文献   
6.
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中国正在参与塑造新的世界秩序,它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从历史观和国家观角度,需要对中国的国家意识重新梳理。从对接历史、现状认识、理念重塑3个角度分析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历史中的悲情意识和转型过程、现实中的模糊意识和矛盾交织、未来需要重塑的多元平衡和地区秩序等。  相似文献   
7.
四、冷战后的历史教科书问题冷战后,面对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批评声浪,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反应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即由冷战时期的被动,低姿态向冷战后的主动、强硬态势转变。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日本左翼史观和历史教科书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鸣 《商周刊》2011,(21):17
一个纪念日,到了纪念100回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会热闹一下。况且,1911年10月10日这天,又是中国帝制告终的开始,走向共和的中国,经过了100年。民主共和思想,是否深入人心不知道,至少在名号上,跟上了世界潮流。就凭这一点,也值得庆祝一番。说起来,这个革命的发生,多少  相似文献   
9.
陈珍 《西部大开发》2009,(12):102-104
著名小说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和威廉·福克纳在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文学可比性,哈代和福克纳作为西方地方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作品以历史变迁、文化冲突和社会矛盾为主题,富有浓厚的地方感、历史感、乡土感和怀旧感。本文将多视点多层面对比分析二人浓厚的地方乡土文学色彩、自然观、历史观、后殖民主义文学倾向以及文学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注重知识技能的经济效用,忽视历史文化知识对自身思想观念的塑造效用.因此,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并且加强其教学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拟从大学生学习现状、课堂教学等方面讨论针对这门课的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方法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