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9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6篇
财政金融   32214篇
工业经济   297篇
计划管理   4443篇
经济学   5390篇
综合类   2338篇
运输经济   24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7121篇
农业经济   1182篇
经济概况   4154篇
信息产业经济   7篇
邮电经济   137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682篇
  2019年   856篇
  2018年   318篇
  2017年   964篇
  2016年   1124篇
  2015年   1500篇
  2014年   3493篇
  2013年   3504篇
  2012年   3785篇
  2011年   4240篇
  2010年   3552篇
  2009年   3384篇
  2008年   3892篇
  2007年   2966篇
  2006年   2908篇
  2005年   2951篇
  2004年   3245篇
  2003年   3516篇
  2002年   2442篇
  2001年   1993篇
  2000年   1949篇
  1999年   560篇
  1998年   488篇
  1997年   413篇
  1996年   428篇
  1995年   386篇
  1994年   521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郭栋 《中国金融》2020,(4):45-46
LPR体现中央银行中期政策利率理论思想“商业银行两部门”模型是改革逻辑的理论框架中央银行的LPR政策逻辑有别干美联储,美国选择短期政策利率--联邦基金目标利率(Federal Funds Target Rate,FFTR)为“利率锚”。其LPR的定价机制为短期政策利率加固定利差,美联储调整短期政策利率能通过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完全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融》2020,(8):66-66
田卫东编著定价:89.00元淘宝购书本书写在新的监管要求下,综合各个领域权威专家的观点,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角度全面分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新、可读性强且具有说服力,是一本深入了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展望未来,商业银行将成为一个更为高效的平台化组织体系,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金融服务,平台化转型将成为更多银行的战略选择平台理论和平台化模式"平台"这个词的含义广泛,从商业角度总结,有两层递进的含义:第一层是产品平台,可以解释为"有机整合的产品集合及其背后的资源集合";第二层是在产品平台基础上的共享平台,可以解释为"一个高效匹配产品、服务或信息的供需各方,并可衍生出其他产品和服务的空间或场所"。  相似文献   
14.
2021年起所有商业银行均要实施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于业务相对传统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将面临不少挑战。本文从金融工具准则的变化入手,深入分析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对中小商业银行在金融资产重分类、减值计提及财务报表等方面的影响,并对中小商业银行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认为银行象征着信用,将钱放进银行最为安全,所以银行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被银行所背书。实际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对此,本文借助对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改革以来,债券市场在中国金融体系的相对重要性不断上升,成为引致金融脱媒的重要载体。债券市场在中国引发的金融脱媒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状态,是因为企业债市场一度受到“隐性担保”等因素约束,政府及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商业银行均不愿其得到发展。2005年以来,在金融管制日益放松的背景下,中国的商业银行意外地成为推动并参与企业债市场的重要主体,进而演变出一个与债券市场相伴生的银—企“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