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宏观审慎监管:中央银行行使的依据、目标和工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认为宏观审慎监管实质是宏观流动性管理,本质上具有归属于中央银行的特性,它与中央银行在职能、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独立性等方面有内在一致性,却与微观审慎监管有天然冲突性.现有对微观审慎监管的改革思路没能体现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质,应该从其本质入手关注系统重要性的机构、系统重要性的行为及系统重要性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尹久  刘曼红  郭风华 《商业研究》2006,(19):148-150
在支撑风险投资制度成功移植的软环境因素研究问题上,从风险投资家生成和筛选机制这一研究视角出发,研究风险投资家人力资本的异质性质及其作为风险资本市场中心签约人的作用机理,认为优秀的风险投资家的生成和筛选机制是外生模仿型风险资本市场生成的关键的软环境。因此,我国需要建设系统的包括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生成和筛选机制。  相似文献   
13.
尹久  马鹏飞  卢海旭 《银行家》2023,(10):53-55
<正>为缓释中小银行风险,提升中小银行资本实力,修复其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多省启动了中小银行清收挽损工作,尽量将信用风险损失降到最低,以清收回的真金白银抵补资本缺口,为后续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增资募股创造有利条件。中小银行在清收不良贷款时,受偿方式以现金受偿为第一选择,优先选择以直接拍卖、变卖非货币性资产的方式回收债权。当贷款形成不良时,债务人一般会陷入生产经营困境,财务状况恶化或资不抵债,现金清偿能力不足或丧失清偿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论市场主导型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构建尹久一、对银行主导型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分析1.从我国银行主导型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形式看。1979年以后至今,国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收入流程主体由政府向居民转移,积累和投资分离。(见下表)(1)最终可...  相似文献   
15.
尹久  郭风华 《商业研究》2006,(18):129-132
伴随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影响的加大,经济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我国经济安全有“三大机制”。在认清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从国家安全观角度出发,制定相应对策,对“三大机制”加以有效防范,以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6.
尹久  李国芳 《中外企业家》2014,(11):200-201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其社会服务功能越来越迫切。这不仅是国家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电气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大胆进行具有高职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金融自由化导致日本金融监管的失败给人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日本的金融监管为什么在金融自由化的冲击下遭到了失败?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吗?我国的金融体制和监管制度与日本有许多相似之处,是否一定会遭到同样的失败?是否一定要和日本一样,“亡羊补牢”、积重再返?本文对上述问题作了尝试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喻鑫  尹久 《经济论坛》2005,(10):68-70
本文分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同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和当代企业理论之间的关系。即第一部分把保荐制度当作“黑箱”,简述我们因应该制度变革的两个“大”问题;第二部分则打开“黑箱”,处理几个“小问题”、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流动性过剩新特点表现在被动增量不断且数额大、增量新增渠道多、存量活跃。控制的难点是流量过强。本文针对外汇占款渠道新增流动性、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存量转化型流动性过剩、国际套利热钱渠道流动性过剩提出了创新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总体流动性分析方法,重新审视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横向维度与纵向维度,认为其与总体流动性理论关注的两个环节(即流动性自身变化规律,以及流动性总量、结构、趋势与经济波动的关系)相关,但存在片面性。宏观审慎监管应拓展其维度内涵,变金融分析为"货币-金融-经济"整体链条分析,以建立与总体流动性分析适应的调控新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