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10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通过对劳动争议发生机制的分析和国际经验的比较,提出劳动争议的逆周期性假说,即劳动争议在经济繁荣时相对下降,在经济衰退时相对增加,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这一假说。回归结果表明,正向的 GDP 缺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劳动争议发生频率将下降2.3个百分点,且周期波动对集体劳动争议发生频率的影响远大于个体劳动争议,因此,应特别关注经济下行对劳资关系的影响,完善劳资谈判制度,以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准确界定乡村就业人员统计口径基础上,利用国家计生委2015年流出地监测专项调查数据,构建基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选择的多分类预测模型,采用有监督的机器学习的AdaBoost算法,对2010—2018年农村绝对剩余劳动力和相对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估算。研究结果发现,2018年农村绝对剩余劳动力数量为3 692万,其中806%是以公开失业为表现形式的显性剩余劳动力;2018年农村相对剩余劳动力数量为5 369万,其中能够向外出就业转移的相对剩余劳动力仅为1 051万。本文判断我国已经从总体上跨越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并且将持续面临农业生产劳动力紧张和非农部门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双重困境。对此本文提出促进农业劳动力充分就业、提升农村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以及消除劳动力跨区域转移障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EVA:价值评估与业绩评价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EVA作为一种有效的业绩评价和管理方法已经广泛运用于国外,其目的在于使公司的管理者能够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其行为准则.尽管EVA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实践的检验,然而,许多实证研究却得出了挫败性的结论.对此,本文从EVA业绩评价思想的经济学思考入手,重点阐述EVA内涵的价值驱动原理,并以此来论证EVA应用于业绩评价的有效性,同时对前人的一些否定性的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就如何将EVA应用于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及其评价提出一些设想和见解.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主要论述了有关我国但书的一些问题,首先重点论述了但书的内部结构,接着讨论了但书中包含的行为的性质。最后,针对但书的一些缺陷提出了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庆芳 《经济师》2005,(5):130-131
债券投资组合或者说固定收益组合投资业绩的归因分析在国内的研究尚不成熟,文章试图将债券投资组合的业绩分解为若干个能够反映投资组合管理决策的因子,从而提出了固定收益组合业绩归因分析模型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7.
王庆芳 《广西会计》2000,(12):42-44
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在 1999年 6月 1日联合印发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及《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以下简称《规则》) ,这是我国首次由政府权威部门颁发的既包括财务性定量分析指标又涉及到非财务定性分析指标的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企业经营效绩评价体系。同为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 ,它与西方的“综合平衡计分卡”极为相似 ,可以综合地反映和兼顾企业的长短期目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过去经营结果考核与将来业绩衡量、内部与外部多方面的综合业绩评价等情况。但是 ,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1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使现代企业进入价值管理时代,这一时代的企业以价值来衡量整个企业经营的成败。但是,由于价值直接作为衡量标准本身的不可操作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建立能够尽可能准确地模拟和表现价值成长的核心财务指标,那么,这种财务指标是怎样的,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本文将从理论上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的长期结构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0年间,农业剩余劳动数量急剧下降超过90%,农村公开失业数量上升70%,成为剩余劳动的主要形式。在农村剩余劳动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水平的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比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10年所占比例分别达到723%,4811%和5699%,这些变化可以解释剩余劳动与工资上涨、民工短缺并存的“悖论”,剩余劳动的结构性变化表明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