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20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巴罗的财政支出自然效率条件和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别对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进行测算,发现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分别为2.33%和0.81%,目前两项养老保险的财政支出皆已超过了最优财政支出规模。为缓解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压力,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良性运行,建议落实划转国有资本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政策,实施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激发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缴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新农保试点和推广已2年有余,有必要重新审视和反思我国的新农保制度.文章对以下问题进行了反思,包括:2012年新农保制度实现全覆盖的条件是否具备,个人缴费标准应实行定额缴费制还是比例费率制,捆绑式缴费应取消还是保留,“多缴多得”的激励政策如何兼顾公平和效率,个人账户中的政府补贴部分应该继承还是充公,个人账户储存额按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是否合理,地区差异的中央财政补助政策是否公平.通过反思,得出了一些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平等的老年生活,我国于2005年~2012年连续8年调整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文章基于公平性视角分析发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政策实施后,企业退休职工之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待遇差距并未缩小,没有实现政策初衷。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调待机制混乱、制度执行力较弱、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调待经费来源不同等。据此,从近期和长远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构建一套科学统一的调待制度。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精算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依据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运用保险精算的方法,构建出新农保替代率精算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新农保替代率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提出以下建议: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缴费基数,实行比例费率制;鼓励农民尽早开始参保并保持长期缴费;鼓励参保农民选择较高的档次标准缴费;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应当在适当情况下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继续强化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影响着人们的参保行为,目前"城乡居保"制度运行中存在着人们倾向于选择低缴费档次、中青年群体参保积极性不高、中途中断缴费及隔年补缴等问题,影响"城乡居保"保障水平和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湖北省缴费补贴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平湖市"城乡居保"政策的基础上设计了湖北省"城乡居保"新型缴费激励机制并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该机制基本符合湖北省情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鼓励人们积极参保、多缴费、长缴费,最后提出了完善现行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分别从试点县和农户两个层面来分析新农保的减贫效应。通过构建倍差法计量模型,对广西壮族自治区43个县域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新农保政策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但由于新农保的覆盖面还不大,其对广西整体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还没有体现出来。根据对湖北省团风县、宜都市和仙桃市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新农保对农村老年居民产生了一定的减贫效应。但由于农村老年居民领取的养老金水平偏低,其减贫效应还十分有限;对整个农户而言,新农保的减贫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1年在湖北省团风县和宜都市进行调研的605份有效问卷数据,从农户视角对当地新农保试点的政策效果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新农保政策对农户家庭、老年居民生活的客观影响以及农户对新农保政策的主观感受,并得出每个农户的政策效果综合得分。结果发现:对大部分农户而言,新农保政策取得了较好地效果,但仍然存在待遇水平不高从而影响新农保政策效果的问题。分析新农保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发现被访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及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会影响政策的效果。建议提高新农保的待遇水平,增强农户的缴费能力,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以此提高新农保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8.
薛惠元 《经济管理》2012,(4):159-171
财政补贴机制是新农保与老农保的最大区别,财政保障能力能否可持续是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模拟预测2010~2030年中国农村人口、财政收入、新农保人口覆盖率、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以及最低缴费标准等数据,对中央、地方财政对新农保的年补助数额分别占中央、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做出仿真测算。结果发现,总体来看,在未来20年中,只要中国经济能够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中央和地方财政都可以负担得起新农保的财政补助。通过长期动态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尽快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和"人群全覆盖";完善基础养老金调待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东部农业人口较多省份的财政支持;适时提高地方政府缴费补贴标准;落实好"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财政补助政策;个人缴费适时改为比例费率制等。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风险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保风险指的是在特定客观情况下,在特定时间内,新农保制度的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偏离。该文运用多种风险识别方法进行分析发现,新农保制度面临的风险包括制度设计风险、筹资风险、基金投资风险、操作风险和给付风险。  相似文献   
20.
薛惠元 《农业经济》2007,(10):35-37
基于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主体地位的理论依据,将政府作用归纳为"五个供给",即制度供给、法律供给、财政供给、组织供给和道德舆论供给,然而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政府不是万能的,应正确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作用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