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金乐琴 《经贸实践》2008,(10):59-6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经历了复杂的变迁过程.其发展目标和战略步骤通过6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得以具体体现。在战略目标上,从十二大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提出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如何理智应对低碳经济的潮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一、低碳经济的国际潮流扑面而来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明显,发展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v)的概念始于英国政府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提高资源的生产率一以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产出一从而创造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活.白皮书着眼于降低对化石能源依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出英国到2050年CO2排放量减少60%的低碳发展目标. [1]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总被引:131,自引:2,他引:129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为应时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目前它正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国作为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潜在优势.中国需要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建设性地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在发展战略、政策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转型是一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增长逐渐脱钩的过程。本文以GDP碳排放强度为切入点,分解了GDP碳排放强度的两个因子——能源效率、能源碳强度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程度,并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韩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的背景,比较分析三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轨迹和驱动模式,为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异质性及减排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碳生产率和脱钩弹性系数指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考察中东西三大区域近十年来低碳经济转型的进展以及在KAYA等式扩展式基础上,建立LMDI分解模型,对影响三大区域碳排放的因素进行分解,认为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呈现规模驱动型特征,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均呈现出规模结构混合驱动特征,但与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产出驱动稍弱,而经济结构驱动较强。  相似文献   
16.
自1992年里约地球峰会以来,中国政府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制定了国家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把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以实施。10年过去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障碍。在新的地球峰会召开之际,回顾发展历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将有利于我们走好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后危机时代中国新能源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新一轮绿色技术创新的高潮中,新能源成为亮点.由于其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巨大技术进步空间、广泛的渗透性以及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兼容的特点,新能源产业也将成为中国在后危机时代产业创新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核心技术缺乏、市场培育滞后、产业盲目扩张等矛盾.因此,新能源产业政策需要从技术创新、市场培育及产业规制等方面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其追求食品安全的权益与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息息相关。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可以用同心圆模型来概括,包括食品生产安全、流通安全以及消费安全3个层次。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企业社会责任培育又涉及社会、政府的复杂关系。因此,应从政府、政企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视角重构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