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1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86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研究目的:发现土地整理项目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提高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总结归纳法。研究结果:中国农户土地承包经营规模小,耕作地块零散,耕作效率低。国土资源部主导的土地整理工作偏重工程,鲜有进行地块调整和扩大耕作地块的。研究结论:应学习日本土地整理过程中注重产权调整和地块置换的经验,在未来的土地整理中,将承包地产权调整和地块置换作为重要环节,以扩大耕作单元面积和经营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田间工程设施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2.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在对耕地利用及转用的经济过程与相关利益主体损益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耕地流失经济机理,提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与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多功能外溢引发的耕地利用低收益和耕地非农化的低成本以及耕地保护的巨大机会成本是耕地转用的根本所在,可从耕地利用多功能外溢补贴以及发展机会成本补偿两个方面建立耕地保护经济机制。研究结论:当前中国耕地保护政策中缺乏有效的经济补偿机制,建立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对平衡各相关经济主体间的利益配置关系,形成完备的耕地保护约束激励机制,增强耕地保护的微观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3.
<正>“土地,民之本也”。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增强“历史主动”坚持“人民至上”的重大命题[1]。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乡二元结构逐渐向城乡一体化结构迈进,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就业提高了农村宅基地闲置率和村庄空心化程度,加重了农村地区土地粗放利用[2]。  相似文献   
114.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非农化模型,从农户与区县政府两个层面,考察指标供给侧的激励机制及空间效应,以期为地票交易供给侧激励效率的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空间上的"指标漂移"受到区域差异的影响,导致农户和区县政府层面上空间激励低效的问题。研究结论:(1)在农户层面,地票增值收益的返还,忽视了宅基地资源价值的空间差异,造成了宅基地退出的空间低效和耕地保护效果的大打折扣;(2)区县政府层面,地票需求者和供给者的双重身份,指标漂移过程中发展权的损失使其缺乏持续供给地票的积极性。(3)供给侧激励的改善需结合地票增值收益的形成和宅基地区位、功能差异,把握地票供给决策的影响因素,形成空间上层次分明、各有侧重的地票供给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