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11篇
财政金融   2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2篇
经济学   87篇
综合类   182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9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9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可以和上个世纪末的苏东剧变并列,成为对世界意识形态影响巨大的事件。此次金融危机给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两点重要启示:一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致命弱点与局限在危机中暴露无遗,使我们更加坚定必须批判和抵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信念;二是经济危机对马克思主义的确证意义,为突破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薄弱环节提供重要力量与启示,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2.
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信仰缺失问题也伴随而来。而本文主要议信仰缺失后我国人民的一些表现及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为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提供具体的路线图;中国的国情特殊且复杂,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没有也不可能给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各种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马克思主义必须联系中国实际、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有生命力,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先后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制胜法宝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34.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城乡建设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以农业为基础、工农业并举、城乡兼顾的发展战略,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历程。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改革城乡关系的战略举措,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践准备。江泽民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体系的形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6.
当今中国农民工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在解决当今中国农民工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异化劳动理论分析农民工收入问题,运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来探讨农民工进城务工、生活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37.
肖贵清 《乡镇经济》2010,1(1):24-2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相互区别,又具有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这一过程的逻辑结果,二者相互依存、双向互动,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结合,又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38.
正确理解和把握普世价值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世价值之所以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因为人们的价值取向不同或在认识上存在着差异,而这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认识上的差异,又是人们如何正确对待普世价值及其本质的问题.对此有两种基本观点:一是认为普世价值就是试图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中性化、普遍化、神圣化,而在阶级社会里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普世价值;二是认为普世价值虽然存在,但必须加以限制.笔者认为,应当辩证地对待普世价值,既不能简单地加以拒斥,一概否定;也不能不加区分地对所谓的普世价值完全接受,一概肯定,而应当正确理解和把握普世价值及其实质.不应将普世价值要么意识形态化.要么非意识形态化;对待普世价值,一定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不能将其绝对化、片面化.普世价值包括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实存的价值,一种是价值取向,不仅在自然知识中即非意识形态领域存在普世价值,在意识形态领域甚至在相互对立的意识形态中也存在着普世价值.考察价值的阶级性,不应从其共性(普遍性)上去把握,而应当从其个性(特殊性)上去找寻.在原则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根本上要否定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具有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39.
孙竹 《经济经纬》2008,(3):9-12
巴菲特通过股票市场投资实体经济企业,获得财富长期稳定增长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财富来源于实体经济以及实体经济对虚拟资本起决定作用的观点;索罗斯虚拟资本投机获得财富快速波动性增长的事实,则证明虚拟资本市场运作是财富的分配与再分配,虚拟资本对实体经济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40.
我国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长期以来要么持一种“修正论”的态度,要么持一种“发展论”的观点。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及其争论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和研究。本文试图进行一种新的理解的尝试,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由众多理论组成的驳杂理论.既需要细致地研究每一种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也需要细致地研究每一个代表人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变化,以及对每一种理论、每一种观点、每一个人物的思想进行细致的、具体的研究和分析,才能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处在同一平面而有利于展开对话,继而可以作出相对合理的、甚至正确的评价,使其研究得到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