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06篇
工业经济   70篇
计划管理   1020篇
经济学   793篇
综合类   172篇
运输经济   44篇
旅游经济   76篇
贸易经济   562篇
农业经济   459篇
经济概况   462篇
信息产业经济   10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当代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人与环境的矛盾达到了高潮,现有的经济发展是以高消耗为代价的,缺少把自然生态作为资本形态的思考.随着生态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特别是对生态资源的破坏需要人类用大量的金钱去治理.现在人们必须发展景观绿色消费以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必须保护城市环境、来发展"景观经济"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平衡.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向"景观经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2.
昆山市城市景观生态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城市建设理念已由单纯的自然生态取向转变为全面的生态化理念。2002年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发表的“深圳宣言”提出,生态城市建设应包含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生态景观和生态意识等5个层面。合理的城市景观生态调控管理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出发,在分析昆山市景观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对昆山市城市景观生态调控的基本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3.
我国已经步入加速城镇化的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不再满足于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逐步认识到城市景观的重要性,包括城市中的建筑环境、自然环境、广场空间等一切可视对象都应在规划中得以重视,而城市景观特色的体现是以当地景观资源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黑龙江省景观资源丰富,其中人文与自然景观资源各具特色,对城市景观风貌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当今中国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工业旧址采取高强 度再开发的模式已成为趋势,工业建筑及户外场所面临存亡的 巨大挑战,如何认识和尊重工业遗存成为此类后工业改造项目 面临的新课题。随着首钢的搬迁与转型,作为首钢发展的起点 与北部对外门户的西十筒仓区域,成为北京冬奥组委总部落户 之选。面对建筑的先行与价值的不认同所带来的工业体系破碎 化,景观设计重拾了工业系统的价值,在阅读并尊重原有工业 空间逻辑的基础上,对原有地形结构进行创造性复写,并将重 译的工业碎片谨慎地嵌入景观体系中。“碎片复写”设计方式 的提出为高强度开发背景下的工业旧址再利用乃至城市空间更 新如何兼顾科学与艺术、法则与自由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35.
以文化遗产景观“记忆”为线索,探讨文化遗产景 观保护的设计应用与方法。提出阐述了文化景观“记忆三元 素”及其在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中的关键作用:1)人类活动的 文化历史记忆;2)自然生态的环境变迁记忆;3)景观营造的 文化景观实体空间风貌记忆。基于现代景观的开放性和参与 性,以2个文化景观遗产设计实践为案例,从人的景观感受 出发,分析探讨了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与记忆的因果关系,阐 述了“记忆三元素”作为人、场所和城市之间互动的一种联 系,而成为三者交流的共同“语言”,及其三元耦合、主客 互动关系。基本结论:“记忆”是一种物质文化资源和社会 文化实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历史、现实和未来脉络; “记忆”强化了人与场所之间的互动、场所与城市之间的联 系以及人类文明历史的延续;基于记忆的城市文化遗产景观 设计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36.
义乌城市生态系统景观结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希军  何平  沈守云 《经济地理》2006,26(6):1026-1029
利用1996、19992、0022、005年的义乌市遥感资料,对城市环线内的城市生态系统景观进行分类,用景观指数和转移矩阵分析法,在更宏观层次上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996—2005年研究区自然景观减少了145.58hm2,年变化率2.05%,占研究区的百分比从8.95%下降到7.30%;半自然半人工景观减少了3 545.32hm2,变化量超过了1996年一半,年变化率6.17%,占研究区的百分比从72.33%下降到32.17%;人工景观增加了3 690.89hm2,年变化率24.82%,占研究区的百分比从18.72%上升到60.53%。研究区的城市生态系统景观演化就是自然景观和半自然半人工景观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37.
城乡边缘带的景观生态构建功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城乡边缘带在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中具有景观自然组分的储备、城市景观格局的主构、城市景观的生态活化、城市景观的生态缓冲及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整流等特殊构建功能;提出上述功能在城市整体全局性基础上还具备功能形成的时空关联性、功能影响的两面性、构建功效的显著性和自然景观组分的主导性等功能属性.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桂林市山水景观及城市建设所面临问题的分析,文章提出了桂林山水特色景观保护这一课题,并运用外部不经济理论分析了桂林城市建设尤其是房地产建设与山水景观保护之间的矛盾.最后,提出了桂林在未来的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中应采取的特色景观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9.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对休闲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 层次的要求。针对休闲农业景区分布零散、景观同质化且缺少 呼应、地域性特征弱等现存问题,将旅游学科与风景园林学科 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环城游憩带的视角出发提出环城休闲 农业景观(ATL-ReBAM),并构建“三带”景观空间模式。 该模式符合城市居民出游规律和市场需求,与城市周边的资源 分布规律相吻合,有利于地域风土特征的有效传承。以成都为 例,根据其休闲农业景观空间演化特征和已有休闲农业景点分 布特征,尝试构建成都环城休闲农业景观的“三带”空间结 构,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景观营建策略。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