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32篇
贸易经济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通过校企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探寻了双方最优博弈状态的实现条件;基于模型参数分析,从时间价值、经济价值、技术价值和信息价值4个维度构建了高校服务价值模型,并立足高校实际,从学风建设、学科研究、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等角度提出了高校服务价值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32.
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创新战略,对提升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关键性作用,其有效实施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创新主体间的相互信任和高效合作。基于协同创新中的校企合作视角,阐述了校企之间信任的重要意义,认为校企合作信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信息、能力、声誉和制度4个方面,并从政府、高校和企业层面提出了提升校企合作信任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3.
运用文献分析和关键技术方法对15名创业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构建了由认知维度、关系维度、结构维度和资源维度组成的创业者社会资本四维结构模型,并开发了创业者社会资本量表,通过对成立不超过42个月的新创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实证检验了创业者社会资本4个维度与创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创业者社会资本的4个维度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4.
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产生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高校教师作为社会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创新创业行为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以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引导、支持下的高校教师离岗创业为研究背景,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从个体特征、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和政策4个维度,分析高校教师离岗创业行为意愿影响因素,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高校教师离岗创业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制定教师离岗创业操作细则、加强创业项目和人员遴选、强化创业项目扶持以及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等。  相似文献   
35.
36.
浅论高校“教学研究型”教师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是对高校教师进行科学考评的重要前提。文章运用Delphi法和改进的AHP法,初步构建了高校“教学研究型”教师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7.
朱永跃  马志强  金晓扬 《经济师》2004,(11):160-160,162
人才资本在企业的资本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其保值和增值问题尚未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文章分析了企业人才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利于人才资本保值和增值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对策 ,以实现人才资本的保值和增值。  相似文献   
38.
当前,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诸多难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扶持。以南京溧水区“321”人才创办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在资金、人才和市场3个方面面临的发展困境及具体成因,并基于政府主导视角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9.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实施需要良好的环境。在系统分析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环境因素基础上,从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维度构建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0.
厘清如何在企业工作场所数字化进程中激发员工创新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特质激活理论,引入员工职业敏捷性、组织创新文化分别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工作场所数字化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具体作用机制。通过三阶段跟踪调查收集473份有效样本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场所数字化通过激发员工职业敏捷性,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组织创新文化正向调节员工职业敏捷性与创新行为间正相关关系,并且正向调节职业敏捷性在工作场所数字化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