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2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1.
中国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8个指标构建了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发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自由化程度是逐步加深的,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自由化步伐尤快.然后,通过对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的分析发现,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存在双Granger因果关系,而且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误差修正模型看,误差修正项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较大.最后,从利率、融资多元化、技术进步、资源配置以及公司治理五个方面,探讨了金融自由化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  相似文献   
32.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巨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国家财政为后盾进行灾后救济的救灾体制,这种以政府无偿救济为主体的救灾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风险分担机制。由于地震带来的危害巨大,因此本文将分析的重点放在了地震灾害这一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套灾前和灾后风险分担体系,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3.
本文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自由化对经济增长、宏观金融风险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首先构建我国的金融自由化、金融风险和收入分配指数,然后将金融自由化的效应分解为经济增长效应、金融风险效应以及收入分配效应.实证研究发现: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金融风险以及收入分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金融自由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减少了金融风险,增加了收入分配差距.误差修正项均具有对偏离均衡的调整作用,金融自由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差距产生正的冲击,对金融风险先是正的冲击,然后是负的冲击.金融自由化的效应最明显的是经济增长效应,其次是金融风险效应,收入分配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34.
新中国成立之初.四川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过“一五”时期的初步建没.“三线”建设时期的大规模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目前.四川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形成了以机械冶金、电子信息、饮料食品、医药化工、建筑材料为主,门类比较齐全的丁业体系,其中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建筑材料、食品、丝绸、医药、皮革等行业在中阁及西部地区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5.
本文在总结中国“人口红利”问题相关研究文献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第一人口红利和第二人口红利的概念做了扩展。指出人口结构转变可能通过影响技术进步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并从金融市场的角度进一步对第二人口红利问题加以讨论,认为在这一系列问题上还有可深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西部民族地区工业结构的逆向调整与政策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发现其产业结构呈现出逆向调整(去工业化)和结构低级化的态势,产业发展层次低,采掘和原料工业比重大,产业链条短,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程度低。然后,基于Rikard Forslid(2004)的一个简单模型,分析了随着贸易成本下降,经济一体化程度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去工业化发生的机制和必然性。文章认为,"十二五"及以后时期,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将继续得到改进,贸易成本将继续下降,与东中部地区的经济联系将更加密切,全国经济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西部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可能会进一步低端化,去工业化趋势会继续下去。为此,文章提出,为促进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央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政策支持的中心在于在民族地区保持住制造业份额,可供选择的政策包括:鼓励国有资源型企业把企业总部迁移到西部民族地区;大力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内部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西部民族地区企业实施投资补贴。  相似文献   
37.
温室气体减排具有正的外部效应,若无有效的约束机制,各国政府是不愿单独承担减排责任的。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博弈论模型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减排策略的选择进行分析,发现博弈的最终结果必将是碳减排时代的到来。然后通过对中国的基本国情进行分析,对比中外的减排环境发现:减排理论的缺失,经济结构特征,能源储备和消费结构以及减排技术水平将成为制约中国减排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8.
采用时间节点分析法、Kernel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分析1985—2017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可得出如下结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劳动生产率领先,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由低于中部演变为超过中部,区域年均增长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Kernel密度估计表明,伴随整体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的省份与增长较慢的省份之间形成较大的差距,并且出现了极化现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结果显示,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经历“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是中国劳动生产率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总体来看,中国劳动生产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省份将逐渐增加、相对较低的省份会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39.
四川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长德 《西南金融》2006,(11):15-17
本文利用四川省金融发展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四川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川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制约作用,而且表现出很强的结构性特征。在四川的经济发展中,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金融市场发育滞后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资本形成不足。要建立一个良性的资本形成自我循环机制,则依赖于一个完整高效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40.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1月6日至7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金融改革与金融发展所取得成就的同时,对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不够及时有力"。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发展,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任务还很艰巨。当前,我国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