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99篇
工业经济   77篇
计划管理   96篇
经济学   133篇
综合类   35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01篇
农业经济   26篇
经济概况   7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郭新明 《新疆金融》2010,(1):120-130
<正>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严重挑战,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公共品,为了防止"公有地的悲剧"发生,国际社会期望在制定气候变化全球政策的核心内容上达成一致协议,即就温室气体减排的额度、分配及补偿作出规定,以共同遏制全球变暖。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但是气候变化全球政策既是一个"环境规则"履行公约,也是一个"经济权利"分配公约,其目标的具体制定和实施不仅涉及全球发展与公平性问题,而且会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利益,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各国都不愿率先承担这份责任。因此各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核心内容上存在巨大分歧,历次气候大会实质上均是各个国家复杂的利益博弈和激烈的政治较量。  相似文献   
42.
《中国包装工业》2010,(4):70-73
制造零件和货品需要聚合物、添加剂、增强材料,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产生污染,排放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和全球污染,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等生命体造成损害。这些产品使用后,废弃的零部件和货品才能以减少污染。重量减轻是改善这一困境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3.
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的背后,是空气的污染,是森林的砍伐,是生态的破坏,尤其是"温室效应"的加剧让人忧心忡忡.而CDM项目对减少温室效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不利于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碳排放空间是公共物品,各国存在搭便车的动机,所以国际合作联盟有利于解决碳排放问题。京都议定书协议可看作为一个合作博弈,这种博弈可以完成多于各国独自联盟时的减排量。文章利用合作博弈模型对根据不同政治经济状况分类的欧盟、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这三类成员国进行分析,得出:现行的博弈是不稳定的博弈。碳减排利益分配格局需要继续调整,中国作为其中的重要联盟成员应积极的参与国际碳减排规则的制定,除了自身在国内推行碳减排措施,还要在国际上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  相似文献   
45.
宗计川  谢冰 《中国市场》2012,(33):84-89
低碳城市建设是中国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很多城市的做法存在科学规划程度不够、缺乏统一标准、不具规模性等问题。鉴于此,本文选取深圳和重庆两个城市,以能否有效减排、能否形成规模、能否观测计量、成本是否合理等四条标准对两市低碳城市建设进行了比较分析。据此,就低碳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指导原则与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6.
文章运用环境MRIO模型测算和比较了中国与36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和增加值贸易余额,全面揭示了贸易所带来的利益与碳排放的关系。主要结论包括:首先,总体来看中国历年贸易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贸易都为顺差,且呈同步递增趋势,表明中国是碳排放净移入国的同时也是净贸易利益的获得者。其次,中国对26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贸易呈现双顺差,其中对台湾地区和印尼呈现双逆差,与上述国家(或地区)双边贸易引致的碳排放净流入(或流出)与贸易净利益(或损失)之间呈现互补关系;中国对俄罗斯和印度的增加值贸易顺差而贸易隐含碳排放逆差,使中国获得贸易利益和环境改善的双重收益;对德国等6国的增加值贸易逆差而贸易隐含碳排放顺差,使中国获得贸易损失和环境恶化的双重损失。最后,中国各国(或地区)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折算金额后占增加值贸易余额的比重差异较大,总体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具有更高的碳排放效率。  相似文献   
47.
现基于苏州市2011~2017年统计数据,全面探讨苏州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特点与碳排放的现状,深入分析发达国家工业企业低碳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落实工业低碳化目标责任考核;深度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发展;强化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力度;深入调整能源消费低碳转型;完善节能减排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低碳发展财税金融政策体系等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8.
运用我国29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和收敛性。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碳排放水平,且存在空间关联效应。横向来看,不同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影响效应更强,中西部、京津冀等地区相对较弱。纵向来看,2015年以来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持续收敛,根源在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未来持续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9.
随着船舶温室气体减排进程的推进,低碳能源与绿色技术逐步成为改变世界航运乃至全球船舶工业竞争格局和产业价值分配格局的重要变量。本文对当前国内外船舶低碳化技术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各种低碳化技术的优缺点,提出技术中存在的短板和改进方向,并依据现阶段科研水平展望船舶低碳化的发展趋势。多种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结合的绿色船舶将逐步取代传统能源船舶,未来新能源船舶也必将迎来高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50.
文章在测算中国30个省区1995-2015年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通过异质性PS收敛方法确定"俱乐部收敛"类型,解决EKC同质性假设的问题,构建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各类型区域碳排放强度EKC曲线的拐点及峰值时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考虑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异质性后,中国碳排放强度EKC模型的估计结果更加稳健,五种类型区域碳排放强度EKC假设成立;"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5%的目标条件下,模型估计结果进一步证明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增长的"脱钩";中国经济发达的省区已经率先实现碳排放强度的达峰目标,但是如果经济落后的省区不能如期抵达峰值,必将影响全国碳排放峰值的时间和目标。从碳排放强度EKC曲线拐点来看,中国差异化碳减排政策应该根据各类型区域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发展阶段,通过政府引导作用促使碳排放EKC曲线变化更加平缓,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分区域有重点地控制并减少碳排放总量,进而确保各省区能够根据地区发展实际科学落实国家节能减排任务;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异质性类型区域实现碳排放强度收敛于共同稳态,进而扭转中国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恶化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