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94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4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20年的世界经济格局可能是“三分天下”,美欧之外的新角色或许就是地区一体化之后的东亚。战略研究中有个经典方法叫做“场景想定”,就是构想未来某个时期内比较可能出现的几种事态,分别考察这些事态对自己意味着什么,然后将这些答案反推或者说“贴现”到当前,从而获得一些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价值的政策建议。这个“未来”不能太远,但也不能仅仅是明后年。目前各国学者讨论得最多的场景是2020年。第一种场景是所谓“美国治下的和平”,也就是美国霸权梦的完整实现,天下辐辏四海顺,百国民主五洲同。这种局面要变为现实是有很多前提的,第…  相似文献   
42.
关于油价的几种流行说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素来不缺"独到创见",唯独在油价问题上是例外,因 为这个话题太热了,无论说什么,几乎都是在吃人家嚼 过的馍。所以在这里我姑且扮演一个集成商的角色,收集市 面上流行的关于油价的几种说法。虽然判断还得读者自己来 做,不过,看过下列文字,可以确保你在听人议论油价时能 高屋建瓴、一针见血地发表意见。 首先要提的是"资源耗竭说":由于中印等发展中大国不 断增长的巨大需求,包括石油在内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国际供 需严重不平衡。所以,要想预测油价,就得盯牢这些国家的 宏观经济动向。  相似文献   
43.
为了缓解社会结构的"金字塔"化,能否把人口生育指标像 股票那样市场化呢?  相似文献   
44.
中国经济继续成长所需的市场、原料、技术以及最终财富的保有等, 无不要求中国外交将重点放到“有所作为”上来。  相似文献   
45.
世界政府的理念将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提供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感召力。  相似文献   
46.
只要使今天的美国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基本特征大体维持20年,那么我们在21世纪前半期的对外战略目标就完成了大半。中国能否成为一个“负责任的stockholder”?这是2005 年9月21日美国国务院的佐立克先生提出的新问题新概念。它可以理解为一轮新的“叫牌”。对于接不接这张牌, 如何接牌,国内的研究圈子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本文打算模仿200多年前的德意志古典哲学中所流行的思辨逻辑,用“正题-反题-合题”的模式展开对本文主题的分析,把不同的观点同时展现出来,以便读者获得独立判断的自由。  相似文献   
47.
人民币的未来到底怎么定位?目前看来,我们的实体经济没有明显过热,进出口状况可谓正常,这都说明当前汇率是基本适宜的。  相似文献   
48.
美国人尽全力要求全世界尊重知识产权,本质上是为了确保知识和技术优势带来的垄断溢价,从而确保自己的权势根基牢固。历史学家们普遍倾向于将公元1500年之后的世界史视作一个与过往不同的新阶段,因为从这个时期起,全球性的人类互动明显加速,商业冒险提供的强劲动力伴随着航海能力的大幅跃升,使人类迅速战胜原本由汪洋、高山、大漠构成的物理与空间障碍,结束了有史以来各大文明之间的各自独立与相互隔绝状态。  相似文献   
49.
中美欧三边关系要想稳定而且良性运转,就必须确保三家中没有哪一家成为永久的受孤立方。自2003年以来,美国的单边称霸图谋受挫,国内外思想界都有人开始讨论中美欧三边关系。就我所知,在北京和布鲁塞尔,围绕这个主题的研讨会今年就有四五次。但到目前为止,还远没有真正把问题说清楚。“中美欧三家将很可能成为21世纪前半期的主导性力量,他们之间的互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的全球性政治经济发展趋势。”这是上述研讨会上最常见的观点,但通常不是基于扎实的实证研究或者模型预测,而基本上都是凭借与会者的个人经验和专业感觉做出的趋势预估…  相似文献   
50.
推广中国文化,让我们的产品产生文化上的吸引力,有利于我们逐渐摆脱卖苦力的地位。与朋友聚会,正在召开的“汉语大会”成了热门话题。席间说起中国政府将投巨资在海外办百所“孔子学院”,一位朋友颇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这种投资固然可以满足“汉语热”的需求,但国内尚有大量失学儿童,教育负担非常繁重,把有限而宝贵的教育资源转移到国外,廉价提供给别人,其合理性恐怕值得商榷。他进一步推论,这种政策背后的政治性目的压倒了社会与财政的考虑,本质上是一种国际化的作秀,其主要目的与其说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不如说是为了满足中国人自己的某种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