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23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一、多个视角看企业一般而论,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的、以经营获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和服务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但这不是企业的本质。本质而言,企业是对市场  相似文献   
42.
王雪梅  雷家骕 《特区经济》2007,216(1):250-252
“以市场换技术”政策自实施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从政策评判、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和解决方案3个方面归纳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给出了作者的分析,希望对该项政策的完善和未来战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
在国家层面积极实施技术整合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应对我国加入WTO后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与国际科技竞争,国家科技主管部门提出了“人才”、“专利”、“标准”三大战略。这对提升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以至整个国家的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这三大战略已初见成效,但全面地看,在科技工作中,我们还有必要在国家层面实施“从创新到大规模制造的技术整合战略”(简称“技术整合战略”)。  相似文献   
44.
企业控制权的利益侵占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控制权的利益侵占问题是企业控制理论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企业的控制性股东及其所拥有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企业控制链与不对称股权结构模型,深入研究了企业控制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45.
“双碳”目标下,绿色创新是企业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选取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ESG表现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市场竞争强度以及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ESG表现可以促进绿色创新。(2)数字化转型、市场竞争强度以及制度环境在ESG表现和绿色创新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企业声誉和权益融资成本在企业ESG表现与绿色创新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ESG表现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在国有企业、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的企业以及规模较大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本文研究丰富了企业ESG相关研究,对企业绿色创新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6.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和动力源。我国正处在重化工业的中期阶段,正是装备制造业发挥中坚力量的绝好时机,然而,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步履依然滞重。装备制造业国产化的瓶颈何在,本文认为首台(套)市场业绩的空白成为制约众多本土化装备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的硬伤,装备制造业用户的垄断性、产业链条的分割性、原有的投融资体系财政税收政策偏颇性、执行规则的缺位以及领导者评价体系的不合理等是导致国产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渐进式追赶、跨越式创新以及抓住设计走过程总承包道路、建立工程设计总院宏观掌控国产化进度等是解决国产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7.
利用产业科学关联度指标清晰界定科学驱动的产业与创新,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其在整个产业中的网络地位及其作用,并挖掘产业创新生态参与主体的网络关系。研究发现:科学驱动的创新成果处于网络中心位置,更容易被频繁的引用,能够为其他创新成果提供经验输出和知识依赖,成为驱动创新发展的基石,同时科学驱动的创新成果审查周期和技术覆盖广度在数值上显著大于“技术驱动的创新”,表明其能够产生高价值技术的可能性更大;科学驱动的产业是科学驱动的创新大量汇聚的产业,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具备取得、协调及配置资源的能力,能够整合内外部信息和知识资源,通过频繁的交流、协作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为产业的形成演化奠定基础;在科学驱动的产业中,创新主体之间网络结构紧密,产学研协同融合体系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占据主体地位成为创新的主体和参与科学研究的主体,而大学等公共机构的创新成果传播速度更快,在创新网络中的中心性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