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6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10篇
经济学   45篇
综合类   12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5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皮建才 《财经科学》2008,(12):74-80
家族企业业主把家族代理人和外部代理人安排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使高能力外部代理人的纯私人信息成为整个代理人群体共事的"准私人信息",从而使外部代理人受到了歧视.本文的激励理论分析表明,家族企业治理中的歧视机制可以降低高能力外部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效率工资,因为低能力家族代理人的存在增加了高能力外部代理人偷懒时的成本;而且,歧视机制会使家族企业业主激励外部代理人努力的约束更容易满足,也就是说,歧视会鼓励家族企业业主更愿意激励高能力外部代理人付出努力.但是,采用歧视机制并不是没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就是影响高能力外部代理人的首创精神的发挥.理性的家族企业业主会在成本和收益之间进行正确的权衡.  相似文献   
52.
欧债危机的蔓延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守成  王永 《特区经济》2012,(3):239-241
我国外贸企业尚未完全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的阴影里走出之际,2009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在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和全球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必须积极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应对,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力图摆脱欧债危机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3.
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必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出现的全球性能源危机,本文分析了我国能源安全的现状和美、日、欧等西方发达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应对能源安全保障的必然选择:即既要着眼国内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又要强调能源来源的多元化,才能最终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长期稳定供给,确保国民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4.
金融监管作为一种管制手段对金融创新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在"博弈"互动过程中,共同促进金融业发展.当前的全球金融风暴并非金融创新被金融异化了,而是我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创新泛滥、监管缺乏,二者不能有效匹配.对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协调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做到:(1)金融创新不可废,金融监管应进步;(2)在"维稳"的前提下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未来中国的发展依然要坚持以市场为核心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从政治晋升激励的角度考察了中国重复建设的内在机制。本文的分析表明,横向政治晋升激励的作用机制和纵向政治晋升激励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由此得到落后地区是否进行重复建设的条件也就不相同。中国宏观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价格扭曲放大了横向和纵向政治晋升激励的作用。为了降低落后地区进行重复建设的程度,中央政府需要对不同地区地方政府的官员采用不同的政治晋升激励,也需要努力推动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6.
社会资本、法治水平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证数据研究社会资本与法治水平对地区金融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社会资本这一因素时,法治水平的提高对地区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但这个效应有限,而转型期的社会资本对金融发展具有显著影响:(1)社会资本对地区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正效应;(2)社会资本还是对法治水平低下的一种有效替代机制。  相似文献   
5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企业间合作模式历经了多次变革。在回顾国内外产业集群文献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当前产业集群所面临的挑战,应用SDN理论对产业集群联盟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型产业集群合作形态,即产业集群动态合作形态,并分析了该形态的形成机制、优势及存在问题的控制手段。由此可知,产业集群动态合作形态必将成为企业新型合作的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介绍了闪电指令及与之相关的暗池与高频交易,以及交易技术创新对证券市场的巨大影响,并扼要讨论了闪电交易对市场交易的利弊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争议。本文从交易信息获取的公平性、证券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交易指令成交的最优执行以及交易信息泄露四个方面,对闪电指令交易对证券市场公平与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关于闪电指令的争议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启示,本文指出,国内证券市场在近期不会出现闪电交易之类的交易方式,但是我们不应忽视对此问题的研究,应当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场内市场的创新。  相似文献   
59.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研究并阐释辛亥革命以来关于现代化建设的管理理念、思想、理论与学说及其产生、发展、完善的条件、特点与规律性的科学。深刻认识、理解与把握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国情基础、客观依据与发展环境,是该学科研究的重要理论前提,对于客观阐释和系统说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0.
F. Piňdák 《De Economist》1969,117(5):516-542
Summary The article follows official statements and theoretical discussions in Czechoslovakia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role of foreign trade in Czechoslovak economic reforms. After an outline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stressing the dependence of Czechoslovak economy and of her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external relations, the position of Czechoslovakia is assessed during Khrushchev's attempts to integrate the East European countries. The main attention, however, is paid to the period after December 1966 when top Czechoslovak organs took the decision to start profound economic reforms in the field of foreign trade—as the first East European country and without consulting other COMECON members. The most important instrument, the so-called “inner price adjustment”, has been employed since January 1st, 1967, i.e. one year before Hungary has introduced it, too. It interconnects the domestic wholesale prices with the foreign trade prices in such a way as to make the difference part of the financial results of the enterprises instead of former budgetary financing.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other measures this device would make it ultimately possible to reach convertibility of the Czechoslovak crown.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1968 theoretical efforts were aimed at foreign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such a policy was partly executed. Finally, two theories of “socialist integration” are sketched which have emerged in Eastern Europe on both official and theoretical levels since august 1968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above-mentioned Czechoslovak developments. The author is a research fellow at the Netherlands School of Economics in Rotterd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